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定风波 苏轼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风波 苏轼精选

坎坷的一生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1、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闲适、轻松、自如 2、“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请谈谈是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咬文嚼字 1.“竹杖芒鞋轻胜马”。最生动是哪个字? 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 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眼边无俗物, 多病也身轻”(杜甫《漫成二首》之一)中的 “轻”字亦同。 2.“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洒脱? “任”有听凭之意,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 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手法揭示 定风波 思想感情: 总结全词: 定风波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豪放派诗人。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苏轼按排行位居第二,故曰“仲”,至于取字“和仲”,则是苏洵希望儿子性格和缓(苏轼性格比较急躁),后来父亲另给他取字子瞻,则与他的名“轼”更相关,且希望儿子高瞻远瞩。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对过王安石,被贬到黄州。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氏父子。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曾因一封信入狱,但他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开创尚意书风,,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提倡“士人画”。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浣溪沙》 《临江仙》 《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等。 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作品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说即使一生顶笠披蓑出没于风雨之中,也任它去,这里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吗? 以 “小” 事: 苏轼遇雨(实) 一“雨”双关 对 竹杖芒鞋轻胜马 (虚) 比 同行皆狼狈 见 “大” 情: 旷达超越 寓情于景“一蓑烟雨任平生” 旷达超脱 一语双关 以小见大 艺术手法: 这首词虽篇幅短小,但手法多样,意境深邃,内蕴丰富,值得玩味。细细品读,觉得它实际是作者描绘的一个淡泊从容、旷达超脱的精神境界。它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THE END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