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4 妙联趣事 对称无处不在精选.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称4 妙联趣事 对称无处不在精选

四. 妙联趣事 对称无处不在 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10.11.12~1985.6.12),出生于 江苏金坛金城镇,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函 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 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 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 等. 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美国著名数 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 界著名科学院院士”.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 88 位数学伟人之一. 一九五三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 钱三强任团长. 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吕淑湘等人. 途 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 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 出了一 则上联: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 这里的:“三强”说的是战国 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 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 位科学家的名字. 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 隔了一阵,只 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 “九章”是我国 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 同时,“九章”又恰好是代 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对联与对仗是中华文化中特有的对称形式. 1. 文化中的对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绝非三 言两语所能涵盖的. 因为它是多 点多面又多体的. 但有一突出特 点非常明显:受儒家中庸之道和 《易经》阴阳学说的影响,非常 讲究对称性,追求对称美. 中国传统文化中,在许多古 城、园林里,门窗都是——对开, 庭院门前的一对石狮,庙宇边上 的两个钟鼓楼,楹柱上的一副对 联,桌案上的一对花瓶,座椅的 两个扶手,等等都要求严格的左 右对称,令人叹为观止. 这种对称 性设计,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 在这种模仿中人们得到感官的愉 悦和情操的陶冶,进而产生有益 于人身心健康的审美感受. 皇宫里百官上朝议政,分列两旁,一边文,一边武,也“对称”着. 流传至今,开会时台上的 座次也是按职位左右对称,体现了对称美的一种历史内涵. 我国源远流长的汉字是很讲究对称的. 例如中国的“中”字恰好形象地体现了对称美,中间一竖 把“口”字一分为二,左右两边对称. 意思是四条边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八方,一竖立于正中. 汉字是 象形字,是由图形演变来的,很多对称的汉字保留了图形对称的特征,例如严格轴对称的有二、三、 土等,还有繁体字如華、車、當等,既轴对 称又中心对称的有一、十、工等,再加上 上下对称、内外对称、部分对称、旋转对称、 平移对称等对称结构,数不胜数. 初步统计, 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集的 7000 个常 用汉字中,各种对称的汉字就达612个. 对 称的汉字突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谐、 平衡. 在剪“双喜(囍)”的过程中,我们 同时可以感受到汉字的对称和喜庆的欢乐. 值得指出的是,古代对联有时候使用篆 体刻在玻璃上,为了达到在玻璃的两面看到的字是一样的. 古人在撰写楹联时特意选用左右对称的 字. 这些字称为玻璃字,有 1268个. 例如对联“甲申吉興春来早,中土興昌业更荣”. 根据汉字的对称性,北京的王子善先生发明了对称输入法,把总字数约 7 亿的汉字分成十类: 独体类、包围类、上对称类、下对称类、左对称类、右对称类、左右对称类、左右非对称类、上下 非对称类和中心对称类. “对称码输入法”操作简单,运用方便,中小学生掌握这套方法的应用仅 需40分钟. 生僻字或罕见的古籍汉字全部可迅速完成输入. 新颖的对称码输入法突破了目前“形码、 音码”输入法的限制,将有助于汉字在全世界的普及. 对称不仅对人的视觉感染力很强,抽象在文字之中的对称同样简略而且美观,中国文学从楚辞 汉赋以来就有讲求对称的传统,大量成语例如有借有还、有始有终、言行一致、你来我往、左邻右 舍、欢天喜地等等就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对称规律. 作为中华民族非常典型而又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对联,也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文字对称美. 作者本 人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