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复习试题:第24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2012《新高考全案》).doc

复习试题:第24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2012《新高考全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试题:第24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2012《新高考全案》)

必修2 第10单元 第24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 A.把大中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识记。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B项不是其内容。 [答案] B 2.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瘦骨嶙峋的农民,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剥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读能力。“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表明农民没有余粮,生活困苦。结合材料中时间,可知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B、C、D三项明显与材料信息不吻合,都排除。 [答案] A 3.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两个时间“1920年”“1922年”。1920年,苏俄正在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921年,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C、D与史实不符,都可以排除;B是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的具体内容。 [答案] B 4.(2010年广州测试)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解析] 本题以苏联农业集体化为命题切入点,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材料内容看,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 [答案] C 5.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解析] 该题考查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由材料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显著特点。材料描述的只是工业经济结构,没有与农业进行对比,不能体现A、C两项的内容;材料也没有涉及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故D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 [答案] B 6.(2010年山东潍坊一模)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而不是“指导性”计划,故A项错误,C、D两项材料不能体现。 [答案] B 7.(2010年浙江丽水文综卷)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D.利用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 [解析] 本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考查苏联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借鉴作用。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是由于美国经济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盲目扩大与人民实际购买力降低之间的矛盾加剧,美国可以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D 8.(2010年龙岩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扩大集体农庄和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