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201411期--山西襄汾北魏_隋_唐造像碑_李学文精选.pdf

文物201411期--山西襄汾北魏_隋_唐造像碑_李学文精选.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物201411期--山西襄汾北魏_隋_唐造像碑_李学文精选

山西襄汾北魏、隋、唐造像碑 李学文(襄汾县博物馆 副研究员) DOI:10.13619/j.cnki.cn11-1532/k.2014.11.009 山西省襄汾县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先后在 县境内的善惠寺、连果寺等寺院中发现了分属 北魏、北齐、隋、唐各时期的二十多通造像碑。 其中有些刻有年号,分别为北魏正光二年(521 年)、北齐天保七年(556 年)、隋开皇七年(587 年)、 隋大业六年(610 年)、唐显庆元年(656 年)、唐龙朔三年(663 年)、武周延载元年(694 年)等。 大者高2.55 米,小者高0.52 米,多为四 面造像,内容主要是佛、菩萨、弟子、胁侍、天王 及供养人等,形象秀丽,刻工洗练。 因寺庙早 毁,这些碑现已移藏于襄汾县博物馆。 本文介绍 其中的四通纪年造像碑。 1. 北魏正光二年(521 年)造像碑 原藏于北膏腴村善惠寺,俗称“无根碑”。 碑高 、上宽 、下宽 、厚 厘米,蟠螭 255 50 75 24 顶,四面造像(图一、二)。 正面 上、 中部各开一龛,其下分三层刻 礼佛人物与造像者姓名、发愿文等。 上龛顶部两龙交缠,龙首在龛两侧对称垂 图一 下,龙嘴下为莲花。 龛内雕一佛二菩萨像。 主尊 北魏正光二年 圆形头光,头顶肉髻,内着僧祗支,外着双领下 ( 年) 造像碑 521 垂式袈裟,结跏趺坐于台座上,袈裟下摆覆盖 台座。 右手上举施无畏印,左手下垂施与愿印。 74 ■ 山西襄汾北魏、隋、唐造像碑 图二 北魏正光二年( 年) 图三 北魏正光二年( 年)造像碑正面局部拓片(约 ) 521 521 1/6 造像碑正面拓片(约 1/20) 身后为舟形背光。 两侧菩萨着项圈、 披帛、长 身后有举华盖的侍者。 最左侧供养人立于莲台 裙,面向主尊立于莲台上。 上。 供养人之间有题记,已漫漶,部分可辨识。 中龛覆斗形顶,两侧垂有帷幔。 龛内雕一 中间右侧为:起像主杨奥娥,其左有小字:息王 佛二弟子像。 主尊桃形头光,头顶肉髻,内着僧 侍洛孙僧念。 中间左侧为:开明主梁道。 左侧 祗支,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结跏趺坐于台座 为:郡化主□□□□□□容。 第三层两侧各刻 上,袈裟下摆覆盖台座。 右手上举施无畏印,左 一位戴冠、着长袍的供养人立于莲台上,身后 手下垂施与愿印。 身后为多层舟形背光。 两侧 皆有举华盖的侍者,中间刻发愿文(图三、 四)。 弟子着僧袍面向主尊而立。 龛右侧阴刻:恭稷 发愿文内容为: 寺道人智藏侍佛。 夫欲兴善建福者乃知重幽地狱之苦 碑下部自上向下第一层中间刻造像者姓 煞」 真超悟者则知天堂之明乐是以高」 邑 名,已漫漶不清。 两侧各刻一戴冠、着长袍的供 子二百人各信心开容仰盼大慈悲」睹真形 养人,身后皆有举华盖的侍者。 第二层两侧各 无良津可鉴然此邑徒郡念」 阚家务上为国 刻两位供养人,皆戴冠、着长袍。 前面的供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