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逃暑》原文和译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人逃暑》原文和译文

《郑人逃暑》原文和译文 【原文】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之下者②,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④席 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⑤。其阴逾⑥去,而 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苻子》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 ③徙衽(xǐré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 ④反——同“返”。 ⑤濡(rú)——沾湿。 ⑥逾——同“愈”,更加。 【翻译】 有个郑国人怕热,他跑到一棵树下去乘凉,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挪动着卧席随着树影走,因而受到了露水沾湿身子的伤害。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人白天乘凉的办法很巧妙,但晚上用同样办法乘凉就相当笨拙了…… 【道理】 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 2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 3郑人用避暑的办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相关连接】 : 苻子: 谨案:道家祖黄老,盖三皇五帝之道也,变而为列御寇庄周,则杨朱之为我也,又变而房中术,而金丹,而符录,而斋醮,每降益下,而道家几乎熄矣。于是乎秦汉以来,未有著书象《道德经》者,其象《列子》《庄子》,仅有苻朗,苻朗者,秦苻坚之从兄子也,《隋唐志》《苻子》三十卷,宋不著录,《路史》征引,皆取诸类书,非有旧本流传。盖亡于唐末。余从类书写出八十一事,省并复重,得五十事,定著一卷,备道家之一种。就中有云:至人之道也如镜,有明有照,有引有致。又云:为道者日损而月章,为名者日章而月损。又云:荆山不贵玉,鲛人不贵珠,又云:木生烛,烛盛而木枯,石生金,金曜而石流,三复其言,具有名理,本传称老庄之流,非过许也。嘉庆丁丑岁秋九月九日,严可均谨叙。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①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②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③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②衽(rěn): 卧席。③濡(r):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3)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 ) (4)而其身逾湿(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答案⑴:移动 ⑵离开(3)逃暑:避暑,乘凉(4)逾:同“愈”,更加。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