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导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兵车行》导学

《兵车行》导学 一、作品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 。《资治通鉴》记载 :“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 ,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 ,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长安、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诗人的这篇长歌就是表现唐玄宗好战喜功、兵黩武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二、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车辚辚,马萧萧(   ) 哭声直上干云霄(   ) 归来头白戍边(   )   千村万落生荆杞(   ) 2、解释下面加点词。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哭声直上干云霄: 行人但云点行频: 去时里正与裹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山东二百州: 禾生陇亩无东西: 役夫敢申恨: 县官急索租: 信知生男恶: 生女犹得嫁比邻: 3、翻译下面句子。(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2)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三、课文导学。   诗歌分为三个自然段,即三个层次。 (一)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   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 1、“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4句诗是从两个角度描写送别场面的。这两个角度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走”是跑的意思。诗中哪些动词表现出“走”的动作?   答: (二)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 1、“行人但云点行频”的意思是频繁地征兵,许多唐诗研究专家认为,这“点行频”是全篇的“诗眼”。请分析其理由。 2、诗中例举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这一事例是非常典型的。为什么说是“非常典型”的呢?请简答。   答: 3、诗中从“边庭流血成海水”写到“汉家山东二百州”。 (1)这里的写法与上面叙写的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方法有所不同。指出其不同之处:  (2)从“边庭流血成海水”写到“汉家山东二百州”,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处?   (三)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栗的情况。 1、“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回答。  2、“租税从何出?”与哪一诗句照应? 3、诗中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其作用是什么? 4、 诗人在诗中说: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这里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心态。诗人描写这种不正常的社会心态的目的是什么?请简析。 答案:二、1lín gān shù qǐ 2行人:指出征战士  耶娘妻子送:父、母、妻子、儿女。耶,同“爷”,父亲。 干:冲 点行频: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 与裹头:给他们束发。古代男子十五岁用头巾束发。这里指出征者年龄很小,提前束发。 开边:用武力扩张领土。 山东:指函谷关以东。陇:陇,同“垄”。 申:诉说。 县官:官府。 信:确实。 比邻:同乡 3(1)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束发,表示成年。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2)生下女孩还能够嫁在同乡,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三、(一)1视觉和听觉。2牵、顿、拦、哭。(二)1理由: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从一个征夫出征的场面,推及到过去已经发生“多次”;而“点行频”的原因则是“武皇开边意未已”,其结果是田园荒废,民不聊生。2从一个征人的人生遭遇可以看出“点行频”内涵本质,反映可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3(1) 由点到面;或时间和空间。 (2) 从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