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高中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VIP

实验高中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高中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二实验高中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匪我愆期(qiān )咥其笑矣(xì )自牧归荑( tí )联袂主演(mèi ) B、犹可说也(tuō )自牧归荑(guī )吾道先路(dǎo )隰则有泮(pàn ) C、否泰分明(pǐ )重以修能(chóng)将子无怒(qiāng)留作遗施(wèi ) D、周公吐哺(bǔ )绕树三匝(zā )赍钱三万( jī )贻我彤管(yí ) 2、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静女其妹,侍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君当做盘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 C.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既我谋。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B、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C、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D、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4、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 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来吾道夫先路也 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体无咎言   言既遂矣     B、徒留无所施  留待作遗施 C、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D、终老不复取    还必相迎取 6、古诗文中为了使语句工整,在彼此相对的文句中,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在意义上互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叫“互文”。选出不是“互文”的一项(  )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同志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陶令”即指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彭泽令。“桃花源”是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脱化而来的。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刘勰《诗品》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文心雕龙》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C、曹操,字孟德,即魏武帝,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三国诗人,亲身经历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充满了对这一动乱社会的反思,对建立社会的憧憬和热情,形成“慷慨而多气”的风格,后世文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他的《短歌行》同样表现这样的风格。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普通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8、“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从琵琶演奏的角度看,可以说写听者的忘情,从侧面烘托演奏的出色。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是( )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核心句。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句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又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 B.社会的变化,政治的腐败,给朝野之人都带来了苦难。 C.由于同病相怜,并且通过琵琶声产生了共鸣,诗人与歌女一见钟情。 D.歌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一明一暗从现象与本质上揭示了诗的主题。 10、小序中“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职官制度。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15分) 大德丁未。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尉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①长孺察其有干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②“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 ﹡ 宣尉同知:元代官名。 (《元史·胡长孺传》 (一)选择(9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