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关于阴阳毒病的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关于阴阳毒病的思考

医学论文-关于阴阳毒病的思考 【摘要】? 阴阳毒病名出自《金匮要略》,历代文献,如《脉经》、《小品方》、《诸病源候论》、《三因方》及明清医家对此病均有较详细的记载。通过对阴阳毒病的探讨,带来几点提示:仲景时代对疫病已有证治经验;阴阳毒证治体现了临床辨病与辨证的统一;专病专方在临床上同样应该受到重视。 【关键词】? 阴阳毒病 《金匮要略》 疫疠 意义 ??? 阴阳毒病名出自《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阴阳毒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阴阳毒在现今的临床疾患中与何者相当?由于《金匮》文字叙述过简,留下疑问不少。后世医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补充,现代临床医家也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金匮》中类似的病证很多,如同篇的百合病、狐惑病等也是比较典型的例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取舍?何者更加接近于实际?常常使人困惑。由于年代相隔久远,对于《金匮》原文所述的病证,并非所有的内容我们都能明确它的指向,受限于文字记载的简略,或沿革过程中文字的脱漏,或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再加上后人本身又受各自不同的经验和知识的限制,所以对古籍中所描述的某些病证的具体情况,要达成共识也很困难!因此,我们除了从细节上进行推敲外,有时不妨拓展一下视野,或者换一个角度,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从有益于临证治疗的角度作些思索,即从中医是如何认识疾病和把握疾病治疗的大处着眼,来思考某些病证的临床证治规律,这样也许和着眼于某些细节上的研究比较,别有一种味道。本文举阴阳毒病为例,展开以下讨论。 ??? 根据历代文献记载的脉络来把握阴阳毒病 ??? 《金匮》对阴阳毒病的描写是:“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 温习原文,阴阳毒有几点是明确的,即咽痛为二者所共有,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也是二者相同处。阳毒面有赤斑,唾脓血,阴毒面目青,身痛。从原文中得到的印象是,阴毒、阳毒均为感受邪毒??发病,以发斑、咽痛为主证,且证情险恶,必须及早治疗。仅仅凭借这些描述,几乎很难判断阴阳毒是什么病证,故我们不妨抓住相关文献的记载,顺流而下,来找找线索。 ??? 《脉经》中对阴阳毒病的描述: “阳毒之为病,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或狂或走,或见鬼,或吐血下利,其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有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后变成阳毒,升麻汤主之。”“阴毒之为病,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喉不利,毒气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紧数,身如被打,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或伤寒初病一二日便结成阴毒,或服药六七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甘草汤主之。”[1] ??? 《脉经》的描述比《金匮》详细得多,在《金匮》叙述的基础上,阳毒为热毒亢盛,甚或见有精神失常,意识障碍,出血等症,阴毒为邪毒内陷,甚或见有腹痛、肢冷、唇青、面黑等症。而且治疗也有不同,分别选用升麻汤和甘草汤。 ??? 从《外台》可以窥见《小品方》对阴阳毒病的记载,其文字具体如下:“升麻汤,疗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身肿,腰背痛,烦闷??安,狂言,或走,或见神鬼,或吐血下利,其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文,喉咽痛,唾脓血,五日可疗,至七日不可疗方。”“甘草汤,疗伤寒初病一二日,便结成阴毒,或服汤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喉咽不利,毒气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紧数,仲景云:此阴毒之候,身如被打,五六日可疗,至七日不可疗方。”[2] ??? 《小品方》的成书年代接近《脉经》,故二者文字大体相仿,且出方亦同。升麻汤和甘草汤的具体药物组成与《金匮》的升麻鳖甲汤大同小异,如升麻汤由升麻、当归、蜀椒、雄黄、栀子、桂心、甘草、鳖甲所组成;甘草汤由甘草、升麻、当归、蜀椒、鳖甲所组成。 ??? 《脉经》与《小品方》二者离仲景年代近,留下的文字弥足珍贵,可信度亦高。 ??? 再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其中分别有伤寒阴阳毒和时气阴阳毒的记载,原文为:“此为阴阳二气偏虚,则受气于毒。若病身重腰脊痛,烦闷,面赤斑出,咽喉痛,或下利狂走,此为阳毒。若身重背强,短气呕逆,唇青面黑,四肢逆冷,为阴毒。或得病数日,变成毒者;或初得病,便有毒者,皆宜依证急治。失候则杀人。”[3]“夫欲辨阴阳毒者,始得病者,可看手足指,冷者是阴,不冷者是阳。若冷至一二三寸者病微,若至肘膝为病极,过此难治。阴阳毒病无常也,或初得病便有毒,或服汤药,经五六日以上,或十余日后不瘥,变成毒者。其候身重背强,咽喉痛,糜粥不下,毒气攻心,心腹烦痛,短气,四肢厥逆,呕吐;体如被打,发斑,此皆其候。重过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