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论太阳主寒水、太阴主风热——寒温辨证系统论之一.docVIP

医学论文-论太阳主寒水、太阴主风热——寒温辨证系统论之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论太阳主寒水、太阴主风热——寒温辨证系统论之一

医学论文-论太阳主寒水、太阴主风热——寒温辨证系统论之一 ?  3.4? 太阳主寒水与太阴主风热之大不同处至少有九,一是受病的经络不同,足经膀胱与手经太阴肺;二是外感病邪不同,风寒病邪与风热病邪;三是外邪侵袭人体感受体表部位不同,足太阳经项背之皮部浮络,手太阴经前胸,双手尺肤内侧及周身皮毛;四是受病的脏腑不同,膀胱水腑,肺之化源;五是脏腑主使对象不同,寒水与风热;六是外邪侵袭损害人体的功能不同,阳气与阴津;七是吸入外邪的通道不同,项背玄府气门与口鼻呼吸系统与消化道;八是外邪入侵发病后传变的路径不同,六经传变与卫气营血传变;九是两种外感热病的属性不同,风寒性质与温热性质此乃是所有不同中之最大不同。   3.5? 什么叫属性?属性是中医分类学,藏象经络学说,病因学说,主使学说,几乎贯穿中医所有学科范畴内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划界尺度,分类准则。什么叫属性?北宋的张载说:“性者万物之一源也!”中国古代科技与古希腊科学起源于同一个划界分类、初始立基点——分类学。但是分类的尺度却是完全不同,中国人以“属性”为划界准则,希腊人以纯粹的结构为分类尺度。前者从虚体出手把握实体结构世界,后者从实体结构出发分解实体物质细微。这就决定中医的整个体系无法用纯粹数理逻辑加以分析与综合,而只能选择象数、模型、直觉推理,演绎其内在的机理,这是中医整体浑沌说已先天内定的无法改变的机序之道。   4? 太阳主寒水,太阴主风热的时令时间、机维度序列 ???   温病学承传、发展了伤寒论的路向之一,是从时令时间、机维度上加以突破的。太阳主寒水的理论框架内已萌芽了时令时间、机维度序列胚胎;以“六步六气节气表”为佐例:初之气——厥阴风木——立春,二之气——少阴君火——立夏,三之气——少阳相火——夏至,四之气——太阴湿土——立秋,五之气——阳明燥金——秋分,终之气——太阳寒水——大雪。   4.1? “六步六气节气表”构图框架[1],以最简略的天道运气渐变曲线序列,告示天下众百姓如何从事农耕稼穑,观测天象,顺循自然天道,将一年四季,六气转换,二十四节气运作过程演绎模型化,有序化,物候时令时间数字化。遵循二十四时令节气防病治病,仰观天象,俯察地气,返观内视,揆度预测瘟疫疠气可能流行的规律。 ???   太阳主寒水的伤寒论发病机理解构,显然与六步六气节气表中“终”之气,即第六步四个节气相关联:小雪、大雪、冬至、小寒。时令走至大雪,严寒降临天地冰冽,时到冬至,阴极而一阳动也,人受天地之非常时令之邪气“感应”而罹病。   4.2? 伤寒论是温病学的源头之水流,温病学是对伤寒论的承传与再创新、拓展。特征之一,是从时令时间、机维度上加以突破,这从病因学说的建构上可见一斑,一部伤寒论397条原文中,找不到一条专门论述伤寒病因究竟是什么样结构的原文。而温病学明确地建构了风热病邪、湿热病邪等至少不下于七种病邪,并且内构了每一种病邪的临床发病特征,具象性内涵要素。 ???   温病学发展到了清代末年,明确地论证了“时病”医学概念,从雷少逸的《时病论》中可以确认,十一种常见的温病之发生学,发病机理,都与二十四时令节气对号入座,新感温病以顺应的天道时令时间、机维度曲线为表达模式;伏气温病以逆相反时令节气时令时间/机维度曲线作为表示模式。   4.3? 从魏晋太医令王叔和书《伤寒例》开始,疫疠之气的传染病时令概念已从朦胧趋向觉醒,陈亦人教授对此已做了明确的阐述[2]。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境内温疫几乎平均每隔五至十年频发流行一次[3],如暴发型的明代万历年间天下大瘟疫,诚如吴又可所描述惨状,并没有造成灭顶之灾,反之清代人口的繁衍是空前的人丁兴旺,生生不息,这一切难道能排除中医中药的防与治吗?清·雷丰《时疫论》及四大家之末王孟英《温热经纬》将天下感染性温病及烈性传染病霍乱完全纳入五运六气,二十四节气时令时间、机维度框架之内,足以证明中医如何看待天下瘟疫——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学机理,不是什么病原体、病毒的结构决定了天下瘟疫的流行,而是什么样的时令节气,“运气天道”时令时间、机维序列运作过程诸要素组合决定了什么样病原体、病毒结构。   4.4? 不幸的是当今社会主流医学,根本就不能理解、认同中医的天道~时令时间、机维度的流行病发生学。杭州葛岭抱朴道院石壁上有二行巨大石勒:“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中国圣人的先知先觉在于对天地之象气具有特异的高端感应能力,而道家穷终生修炼研究的大学问之一,就是人首先应当怎样地去适应天道自然时令节气,服气不服药不罹病。试问陶弘景在句容茅山道场是如何研究《神农本草经》?至少是没有做动物药理实验,而是做自身之体品尝百草,感应四气五味之人体直接实验,把自身当作动物造模做实验,然后通过寂然不动的太上气化“高端感应”,亲口品尝百药发现了四气五味,发现了药物“归经”学说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