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白背三七化学成分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白背三七化学成分研究

医学论文-白背三七化学成分研究 ????????????????? 作者:李丽梅 李维林 郭巧生 任冰如? 张涵庆? 【摘要】?   目的提取分离白背三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技术提取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认其平面和立体结构。结果从白背三七地上部分得到10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正二十烷(n-Eicosane 1),二十四烷醇(Tetracosanol 2),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 3),二十八烷醇(Octacosyl alcohol 4),棕榈酸(Palmitic acid 5),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 glucopyranoside 6),豆甾醇(Stigmasterol 7),β-谷甾醇(β-Sitosterol 8),胡萝卜苷(Daucosterol 9),木栓酮(Friedelin 10)。结论化合物1~6,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关键词】? 白背三七 化学成分 木栓酮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Gynura divaricata (L.) DC.Methods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employe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The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and chemical evidence. ResultsT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follows: n-Eicosane (1), Tetracosanol (2), Octacosanoic acid (3), Octacosyl alcohol(4), Palmitic acid (5), 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 Stigmasterol (7), β-Sitosterol(8), Daucosterol (9), Friedelin (10). ConclusionCompounds 1~6,9,10 were isolated from Gynura divaricata (L.) DC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Gynura divaricata (L.) DC;? Chemical constituent;? Friedelin ???   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 (L.) DC为菊科三七草属植物,又名白背三七草、白(百)子菜、白背菜、富贵菜、鸡菜、大肥牛、叉花土三七、菊三七等,中药名为白背土三七(或白三七草) ,分布于台湾至华南、西南一带,喜生于潮湿的阴地上[1]。白背三七的根、茎、叶均可入药,其根味甘、凉,具有清热凉血、散淤消肿的功效,主治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痈肿、烫伤、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等[2];其茎、叶性味咸微辛、寒、有毒,具有清热、舒筋、止血、驱痰的功效,主治百日咳、风湿痛、骨折、创伤性出血、痈肿疮疖等[2]。文献报道从该植物中已分离得到具有肝毒性的吡咯啶生物碱[3],以及黄酮、三萜、甾??、核苷类化学成分[9]。作者对引种于我国广东地区的白背三七地上部分(茎和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   1? 仪器与材料 ???   熔点用Büchi B-540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温度未校正),质谱用Packard 1100 MSD型质谱仪测定(TMS内标),核磁共振用AVANCE-AV-5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硅胶(200-300,300 - 400目)为青岛海洋化工厂出品。 ???   植物材料采自南京中山植物园引种苗圃,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郭荣麟研究员鉴定为菊科三七草属植物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 (L.)DC。凭证标本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内。   2? 提取与分离 ???   白背三七干燥地上部分5kg,粉碎成粗粉,以70%酒精加热回流提取 (3 h×3次),回收溶剂得到的浸膏用1%HCl多次溶解,至生物碱反应较弱为止,离心,取上层酸提取液合并,下层沉托淀合并得浸膏B(190 g)。用等体积的氯仿萃取酸液3次,保留酸水层,用氨水碱化至pH 9~10,放置。将碱化后的酸提取液用氯仿萃取多遍直至氯仿层无色,合并,回收氯仿得浸膏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