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崩漏古代医案的证候要素分析及应证组合研究.docVIP

医学论文-崩漏古代医案的证候要素分析及应证组合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崩漏古代医案的证候要素分析及应证组合研究

医学论文-崩漏古代医案的证候要素分析及应证组合研究 ????????????????? 作者:李卫红 尤昭玲 刘丹卓 雷磊 王若光 【摘要】? 探讨崩漏古代医案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规律,为崩漏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崩漏古代医案的研究,提取崩漏的证候要素和靶位,应证组合规律。结果显示:通过对崩漏古代医案进行研究,提取的主要证候要素是:气虚、血虚、阴虚、内火、气郁、阳虚、血瘀。其靶位为:脾、肝、冲任、肾、心、肺。证候要素组合与临床证候诊断符合率的研究发现,7种证候要素可以组合成25种证候形式,涵盖了90.30%病案例数,临床涵盖率较高。得出结论:以“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构建崩漏辨证体系的新思路,其核心是证候要素。 【关键词】? 崩漏 医案 文献 证候要素 应证组合 医案是中医临证的资料,它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是中医文献研究的瑰宝。诚如近代名医秦伯未所言:“合病理、治病于一,而融会贯通,卓然成一家言,为后世法者,厥惟医案。”(《清代名医医案精华·序》)鉴于此,本文以崩漏历代医案为来源建立数据库,从中提取其主要的“证候要素应证组合” [1]等来进行崩漏证候规范化研究,为丰富和发展中医辨治崩漏理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文献资料   以“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医典》[2]光盘中有关“崩漏”(月经病)医案的古籍为资料来源。其选择标准如下。   (1)医案的选择标准:①公开性:医案的来源必须是正式出版的个人医案或医案汇编;②真实性:医案必须是记录真实可靠,有出处;③完整性:医案记录要完整,不任意删减、增加或篡改。病名规范,病史及病程记载翔实,诊断清楚,治疗有结果;④一致性:病案的诊断、辨证、治疗与结果前后要一致。   (2)病案纳入标准:①以《中华医典》为基础,全面挑选各医家涉及“崩漏”(月经病)的医案;②医案的辨证用药遵循中医学传统思路;③若属多次复诊的医案,则由二诊时的疗效决定是否仅录入初诊部分,以使各医案之间相对独立。   (3)病案排除标准:①病例中没有临床症状或用药的医案;②患???临床表现描述过少,难以印证其辨证结论者;③在不同医案著作中出现患者姓名及疾病理、法、方、药描述相同的条目,以一条记录;④复诊的医案;⑤表述不规范,容易产生歧义的医案;⑥由于妊娠、产后、癥瘕、炎症造成的子宫异常出血。   按照上述医案和病案的选择标准,经筛选,符合上述标准的医案古籍和例数为:《张聿青医案》(12)、《临证指南医案》(19)、《王旭高临证医案》(9)、《续名医类案》(20)、《古今医案按》(8)、《丁甘仁医案》(5)、《也是山人医案》(3)、《花韵楼医案》(5)、《诊余举隅录》(2)、《得心集医案》(1)、《邹亦仲医案新编》(1)、《竹亭医案》(5)、《剑慧草堂医案》(5)、《费绳甫先生医案》(3)、《陈莲舫医案》(5)、《临症经应录》(1)、《沈菊人医案》(9)、《贯唯集》(6)、《徐养恬方案》(4)、《辨证奇闻》(9)、《旌孝堂医案》(2)、《古今医案按选》(3)、《女科证治准绳》(28)。共收集23本古籍, 165个医案。   研究方法   将收集到的医案原始数据资料所涉及到的症状进行规范化处理,即将同一内涵的不同表述规范到同一个表述,将证候名称分解为最简单的证候要素,并对这些要素名称进行规范。   1.证候的规范化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3],规范文献中出现的崩漏各种临床辨证分型名称。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未涉及的证候名称,再按照第七版《中医诊断学》教材[4]、《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5]进行规范,如肝郁气滞以肝气郁结计,心脾亏虚、心脾两亏以心脾两虚计等。对于以上3种规范标准中没有叙述,又不便于归类的证型,为尽可能不遗漏文献中的相关信息,予以保留,如“肝不藏血”等。   2.病位和病性证候要素的提取   按照第七版《中医诊断学》教材[4]分析证候含义,并参考张志斌等[6]关于证候要素的研究以及《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5],并在遵循古代文献原文旨意的基础上,从所摘录文献的证候中提取中医辨证的最小单位——病位证候要素和病性证候要素[7]。对于部分有异议的文献,则经过课题组专家讨论后决定证候要素的提取。   3.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通过双人双机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原文与数据库的逐一校对,确保提取与录入过程中无遗漏与错误,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分析   1.崩漏古代医案出现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   对所纳入研究的医案进行整理,得到证型频数165次,证型50个。出现频数在5次(频率3%)以上的证型有11个,其证型和出现的频率分别为气不摄血(7.27%)、肝郁脾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