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docVIP

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

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 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 龙仕平(西南大学文献所,重庆北碚) [摘要]百年来大批先秦两汉魏晋简牍帛书的出土公布,为辞书编纂提供了大量崭新的、极具真实性的材料.已公布78批简帛文献中共有量词188个,近40%改写了原来我们从传世文献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简帛量词对于辞书编纂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辞书书证补阙、辞书释义订补、辞书义项增补、辞书初始例提前四个方面,而且很多简帛量词的辞书学价值往往体现在多个方面.毕业论文 [关键词]简帛文献;辞书;书证;义项;初始例 [中图分类号]H1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442(2009)04-0078-09 一个世纪以来,陆续发现了大批先秦两汉魏晋时期的简牍帛书,其主体是战国楚简帛、秦简、两汉简帛和三国吴简等。据我们初步统计,20世纪初至今出土的简帛总计达到20多万枚(件),总字数约700多万。出土简帛文献大多是佚亡一两千年的珍贵资料,长期掩于地下,如实地保留着当时的面貌,内中还有一大部分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手书真迹,具有传世文献不可比拟的文献真实性。陈寅恪先生有一段名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此材料,研求问题,则为时代学术之新潮流。”[p1377]强调了新材料的重要性. 迄今为止,已公布的简帛文献总计达到78批,为文献学、史学、语言学、辞书学等诸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材料。我们对78批简帛文献中的量词进行了全面整理研究,其中量词总计188个,近40%改写了原来我们从传世文献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以下以体现目前辞书研究水平的《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为参照系,从辞书书证补阙、释义订补、义项增补、初始例提前四个方面探讨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 一辞书书证补阙就辞书而言,如果某词或其意义孤零零地摆在那里而没有书证,这显然是很使人憾然的. 王力先生在《理想的字典》中说:“这样没有例证,就不知道它们始见于何书,也就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代的产品。这是极艰难的工作,但是字典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决不能达到最高的理想。”[p69]简帛文献正有不少原来长期没有找到书证的词语,可以为辞书提供可靠的书证. 絜集体量词,相当于“束”,多用来称量“麻”等。《说文?糸部》:“絜,麻一端也。”《大字典?糸部》、《大词典?糸部》均只引《说文》所述,无文献用例. 其实汉简多见,如《凤凰山10号墓汉简》924:“九月十五日付司□□笥二合;五十四,直百八,枲四絜。”《说文?木部》:“枲,麻也。”枲四絜,即枲麻四束。又如《居延汉简》203?4: “出枲一絜,八月二日付掾绳席。”等等. 笿/古代盛食物或杯、盘等器物的竹笼。《说文?竹部》:“笿,桮笿也。”桂馥义证:“笿,又作。扬雄《方言》:桮,陈、楚、宋、卫之间谓之桮,又谓之豆筥,自关东西谓之桮。注:盛桮器笼也。”也称“篝”。《急就篇》第三章“、篅、箯、筥、?、箅、篝”唐颜师古注:“篝,一名笿,盛桮器也。”《大字典?竹部》、《大词典?竹部》“笿”条均只引《说文》等古代辞书,无书证.又,《大字典?竹部》、《大词典?竹部》“”条下亦均引扬雄《方言》,无文献用例. 今从简帛文献看,“笿”在汉简中很常见,如《凤凰山9号墓汉简》795:“?一笿。”又,简796:“卵一笿。”又,简797:“笋一笿。”《张家山汉简?遣策》中则书作“”,用例甚多,如简21:“白鱼一。”又,简22:“蒜一。”又,简23:“?(姜)一。”“斛”之俗字。《大字典?鱼部》:“鱼名。《篇海类编?鳞介类?鱼部》:,斗鱼。同斛。《龙龛手鉴?鱼部》:,俗,正作斛。”二义项均只引古代辞书,无书证。《大词典》则未收该字. 1951-1952年间湖南省长沙市北郊伍家岭201号汉墓出土西汉晚期封检9枚,其中8枚字迹模糊,其中一枚墨书“鱼鲊一”四字,“”即为斛之俗字无疑. 阳用作表示双数的集体单位,《大词典?阜部》“阳”条无此义项,《大字典?阜部》“阳”条:“?双。也作扬。卷子本《玉篇?阜部》:阳,《方言》:阳,双也。按:今本《方言》卷二作扬,双。”仅有辞书所载,无文献用例. “阳”表“双”义可见于汉代帛书,如《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90:“以堇一阳筑(筑)封之,即燔鹿角,以弱(溺)饮之。”堇,即堇菜;堇一阳,即堇菜兩株。由此也可证卷子本《玉篇》引《方言》作“阳”为是,今本《方言》作“扬”误. 二辞书释义订补有些词语,原来的学者多有解释,辞书编纂中亦不乏释义。但今用简帛文献材料来检验,从前的解释还有很多不尽妥当之处,或需订正,或需补充. 大斗/小斗一般认为“,大斗”“、小斗”是和标准量相比较大或较小些的“斗”,如《大词典?斗部》“大斗”条:“容量较大的斗。”又,“小斗”条:“容量小于标准量的斗。”但是,今从《居延汉简》、《港大汉简》等简帛文献的用例来看,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