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态度).ppt

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态度).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际交往心理学——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态度)

二、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是否决定行为? 1.拉皮埃尔对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挑战 2.态度与行为确实一致的证明 3.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认为: 人需要解释世界 人是理性的、社会性的(经过社会化)的动物,人的理性思维寻求事物的合理性。人除了有自然的生存倾向(弗洛伊德所谓的“生的本能”)之外,一生都在试图建立解释他人和周围世界的体系,并在这种体系中找到自己。 人需要解释自己 人在试图解释世界时,更需要解释自己,寻求自我存在的理由和自我行为的理由。 自我价值是个人的意义定义体系 世间万物,包括个人自身,只有在与主体发生关联并被主体意识到的时候才有意义。为此,自我实际上是个人自身和整个世界的价值发生和诠释的中心。 人寻求自我价值 人的一生都在试图营建自我生命的理由体系,即个人的自我价值体系。人有自我肯定的先定倾向和自我价值保护的优势心理反应。人在一种自我价值肯定途径受到威胁时,会寻求其他自我价值肯定途径来维护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定向 自我价值定向是指自我价值定位(选择)和自我价值状况,决定着个人指向特定对象(包括自身)和在特定情境中的社会行为,并且,个人与周围世界、他人及其与作为客体的自我的关系,也是由其自我价值定位和自我价值状况决定的。行为与态度选择决定于有关行为与态度对于个人的价值。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有关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启示: 行为=态度×情境,态度的向中度越高,其与实际行为的一致性也越高。反之,与向中度低的态度有关的行为,更多地取决于情境的作用。 人们在非自我价值卷入和自我价值卷入两类问题上的从众行为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三、态度与人际交往 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 实验人员让两组参加者向同一位女士打电话。告诉第一组说,对方是一个冷酷、呆板、枯燥、乏味的人。告诉第二组说,对方是一个热情、活泼、开朗、有趣的人。结果发现,后一组的参加者与那位女士交谈得很投机,通话时间也明显比前一组参加者的时间长。而前一组参加者与女士的交谈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 人际交往的基本模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伯奈依据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采取基本态度,提出了四种人际交往模式: 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 (自卑、恐慌) 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 (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别人) 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 (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 (理性、理解、宽容、接纳) 四、态度的形成 1. 学习经验 四、态度的形成 2. 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 五、态度的改变 五、态度的改变 1. 凯尔曼的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 五、态度的改变 1. 凯尔曼的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 认知不协调通常在4种情况下出现: 逻辑的违背 文化价值的冲突 观念层次的冲突 新旧经验的矛盾 认知主体的不协调作为一种机体紧张状态,一经产生,人的避免焦虑、肯定自我的倾向,就会推动人减少或避免不协调。 减少或消除不协调的途径主要有: 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因素的一方; 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 五、态度的改变 1. 凯尔曼的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 五、态度的改变 1. 态度主体方面的影响因素 五、态度的改变 2. 传达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五、态度的改变 3. 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 五、态度的改变 1. 沟通影响规律的利用 五、态度的改变 * * 第五讲 社交心态与人际交往 (态度篇) 人际交往心理学 理论学习篇 一、什么是态度 1.定义 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一、什么是态度 2.态度的构成要素 认知 情感 意向 人们作为态度的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 知识、观念、意象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具有 倾向性的思维方式。态度的认知因素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接纳或拒绝、喜爱 或厌恶、热情或冷漠、敬重或轻视等。 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一经产生就 必定对人们与特定态度对象有关的行为产生种种性质不同 的影响;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 人们像获得事实、概念、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