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粘弹性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合物粘弹性PPT

聚合物粘弹性 The Viscoelasticity of Polymers;第7章 聚合物的粘弹性;第7章 聚合物的粘弹性;7.1 粘弹性现象;7.1 粘弹性现象;聚合物:力学行为强烈依赖于温度和外力作用时间 在外力作用下,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就会介于弹性材料和粘性材料之间,高分子材料产生形变时应力可同时依赖于应变和应变速率。;7.1 粘弹性现象;7.1 粘弹性现象;7.1 粘弹性现象;高分子材料在实际形变过程中,粘性与弹性总是共存的,表现出弹性和粘性的结合 聚合物受力时,应力同时依赖于应变?和应变速率 ,即具备固、液二性,其力学行为介于理想弹性体和理想粘性体之间,聚合物的这种性能称为粘弹性。 ;高聚物力学性质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为力学松弛或粘弹现象;7.1.1 蠕变;7.1.1 蠕变;W;理想弹性体和粘性体的蠕变和蠕变回复;7.1.1 蠕变;7.1.1 蠕变;7.1.1 蠕变;7.1.1 蠕变;e1;高弹形变示意图;粘性流动示意图;e1;全部蠕变应变为 三种形变的相对比例依具体条件不同而不同。 ;(A) 作用时间短(t小),第二、三项趋于零;e1;7.1.1 蠕变;7.1.1 蠕变;线形和交联聚合物的蠕变全过程;7.1.1 蠕变;7.1.1 蠕变;应用:各种高聚物在室温时的蠕变现象很不相同,了解这种差别对于系列实际应用十分重要;关键:减少链的质心位移;提高材料抗蠕变性能的途径:;7.1.2 应力松弛;恒定应变条件下材料中应力随时间衰减的过程;理想弹性体和理想粘性体的应力松弛;交联和线形聚合物的应力松弛;7.1.2 应力松弛;7.1.2 应力松弛; 应力松弛和蠕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反映了高聚物内部分子的三种运动情况:当高聚物一开始被拉长时,其中分子处于不平衡的构象,要逐渐过渡到平衡的构象,也就是链段要顺着外力的方向来运动以减少或消除内部应力。 ;(1)如果 ,如常温下的橡胶,链段易运动,受到的内摩擦力很小,分子很快顺着外力方向调整,内应力很快消失(松弛了),甚至可以快到觉察不到的程度 (2)如果 ,如常温下的塑料,虽然链段受到很大的应力,但由于内摩擦力很大,链段运动能力很小,所以应力松弛极慢,也就不易觉察到;(3)如果温度接近 (附近几十度),应力松弛可以较明显地被观察到,如软PVC丝,用它来缚物,开始扎得很紧,后来就会慢慢变松,就是应力松弛比较明显的例子 (4)只有交联高聚物应力松弛不会减到零(因为不会产生分子间滑移),而线形高聚物的应力松弛可减到零;7.1.2 应力松弛;7.1.2 应力松弛;非晶态高聚物的温度——模量曲线图;应力松弛曲线(模量-时间曲线);应力松弛机理(一);应力松弛机理(二);应力松弛机理(三);7.1.3 动态粘弹性; 塑料的玻璃化温度在动态条件下,比静态来的高,就是说在动态条件下工作的塑料零件要比静态时更耐热,因此不能依据静态下的实验数据来估计聚合物制品在动态条件下的性能.;60Km/h ~300Hz;问题;用简单三角函数来表示;弹性响应;粘性响应;?t;应变落后于应力相角30°;7.1.3 动态粘弹性;7.1.3 动态粘弹性;7.1.3 动态粘弹性;由于发生滞后现象,在每一循环变化中,作为热损耗掉的能量与最大储存能量之比称为力学损耗或内耗。;7.1.3 动态粘弹性;面积大小为单位体积内材料在每一次拉伸-回缩循环中所消耗的功;内耗:运动每个周期中,以热的形式损耗掉的能量。;展开;7.1.3 动态粘弹性;E’为实数模量或称储能模量,反映的是材料变形过程中由于弹性形变而储存的能量,E’’为虚数模量或称损耗模量,反映材料变形过程中以热损耗的能量。;损耗角正切;损耗模量 ;① , 这两根曲线在 很小或很大时几乎为0; 在曲线两侧几乎也与 无关,这说明:交变应力频率太小时,内耗很小,当交变应力频率太大时,内耗也很小。 ②只有当为某一特定范围 时,链段又跟上又跟不上外力时,才发生滞后,产生内耗,弹性储能转化为热能而损耗掉,曲线则表现出很大的能量吸收;(1) Torsional Pemdulum 扭摆法;时效减量;(2) DMA-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动态机械分析;7.1.3 动态粘弹性;7.1.3 动态粘弹性;7.1.3 动态粘弹性;d. 次级运动的影响;-200 -100 0 100 200;?峰:酯基转动 ?峰:?甲基转动 ?峰:酯甲基转动;G’ and G” (Pa);次级运动越多,说明外力所做功可以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