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曲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课曲选

第二課 曲 選 一、國學常識(一)曲 異稱 樂府、詞餘 由來 ◆散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興起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新詩體,從音樂意義來說,散曲是元代流行的歌曲;從文學意義來說,它是一種具有獨特語言風格的抒情詩。它是從金朝「俗謠俚曲」的基礎上發展而出,而和諸宮調的關係最為密切(加上襯字,用韻三聲通押),到元代達到高峰 ◆劇曲由改革諸宮調而來 發展 ◆元代散曲,由其寫作技巧與藝術精神觀察,大致可分前後兩期: 1.前期:由蒙古滅金至元世祖至元末(西元一二三四~一二九四年)。此時作品充滿民間文學活潑自然之特色與北方文學質樸率直之精神,作者亦多為北方人 2.後期:元世祖至元末年以後。其時南宋滅亡已十餘年,北曲隨元人政治勢力傳播江南,南方文人亦開始創作。南方文人習慣於含蓄琢鍊之手法,於是北曲之風格趨於典雅婉麗,有與詩詞合流現象 ◆散曲後期已有曲律研究及曲學批評之著作出現,周德清《中原音韻》即其最著者 ◆前期散曲作家,以關漢卿、白樸、馬致遠為代表;後期則以張養浩、貫雲石、喬吉、張可久為代表 ◆劇曲:元、明盛行北曲( 雜劇 ),明、清盛行南曲( 傳奇 ) 特色 1.靈活多變、伸縮自如的句式 2.以俗為尚、口語化、散文化的活潑語言風格 3.直露明快、自然酣暢的民間色彩 分類 散曲 (小令) 以單支為一個單位的曲調,由於其短小,元人也稱之為「葉兒」。形式與詞略同,但在字數定格外可加襯字,並多使用口語 按:詞中的小令有上、下闋;曲中的小令只是單支 散曲和詩詞一樣,用於抒情、寫景、敘事;無賓白科介,便於清唱,所以也叫「清曲」 按:散曲盛行於元,通常也稱為「元曲」 (套曲) ◆又名套數、散套、大令。合同一宮調中諸曲牌為一套,自成首尾;除特殊情形外,每套套尾都有「尾聲」 ◆套數不論多長,從頭至尾都押同一韻,絕不換韻 劇曲 (雜劇) 北曲 元明 盛行 大都四折;四折之中,由首至尾主角一人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 分平上去聲(無入聲),三聲通叶;每折限一宮調(換折換一宮調),一韻到底 有角色之分,有科白。 賓白例用純粹口語,文言較少 (傳奇) 南曲 明清 盛行 不限場齣,大抵十餘齣以至數十齣;不限獨唱,可對唱,亦可合唱 分平(含平上去聲)仄聲押韻;每齣不限宮調,可換韻 有角色之分,有科白。 時用駢偶文句,顯露南人舞弄文墨之特性 雜劇代表 竇娥冤(關漢卿);梧桐雨(白樸);漢宮秋(馬致遠);西廂記(王實甫); 倩女離魂(鄭光祖) 傳奇代表 四大傳奇:荊釵記(明?朱權);白兔記(不可考);拜月亭(元?施惠);      殺狗記(明?徐仲由)(《荊》、《劉》、《拜》、《殺》《劉》 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 元曲雙璧 (喬吉)、(張可久) 詞林宗匠 (張可久) (此處「詞」,指「曲」) 中國四大韻文 漢( (二)詞、曲之比較 詞 曲 異 別名 曲子詞、詩餘、長短句 詞餘 時代 始於中唐,衍於五代,盛於兩宋 盛於元朝 體製 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分散曲(又分小令、散套);戲曲(劇曲) 形式 長短句,句中字數不可增減 長短句,但可加襯字 聲韻 分平仄(分上去入)聲,平聲仄聲分別押韻 分平上去三聲,三聲互叶 風格 以婉約秀麗為正宗,文字典雅 以豪放質樸為本色,不避方言俗語 同 形式 詞、曲均屬韻文,同為配合樂調歌唱之長短句 別名 詞、曲皆可以「樂府」稱之 格式 1.因為要配樂,所以詞、曲都有固定的格式。詞有「詞牌」,曲也有「曲牌」,創作時,須按詞牌或曲牌 2.詞及南曲,每個調子中都有若干字的四聲是固定的,該用平聲或上去入聲,不能改易 (三)詩、詞、曲之比較 句式 字數 體裁 聲調 押韻 科白 音樂性 別稱 詩 除樂府詩外,每句句式均相同(四、五、七言) 僅近體詩每首字數固定 樂府詩:多寫實,     貴遒勁 分 平 仄 聲 分平仄韻,有些韻部可互叶,可換韻 無 入樂 古體詩:多言情,     貴溫雅 分平仄韻,有些韻部可互叶,可換韻 徒誦 古風 近體詩:律詩八句、     絕句四句 分平仄韻,不可互叶,不可換韻 徒誦 今體詩 詞 長短句式 字數固定 小令:令,58字以內 中調:引、近,    59~90字 長調:慢,91字以上 分 平 仄 聲 必須照詞譜用韻, 分平仄韻, 依詞譜,有時可換韻 無 入樂 曲子詞、詩餘、長短句 樂府 曲 長短句式 可加襯字 散曲:小令、套曲 劇曲:雜劇、傳奇 分 平 上 去 (入) 必須照曲譜用韻, 平上去三聲互叶; 散曲、雜劇不可換韻; 可以重韻(用同一字為多句韻腳) 劇 曲 有 科 白 入樂 詞餘 樂府 其他 1.詞牌與內容無關,自蘇軾始,另於詞牌下加小字為題 2.曲牌與內容無關,另於曲牌下加小字為題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