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法律常识.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法律常识.doc

法律常识 一、宪法 (一)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1.宪法的特征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活动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都在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等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最高行为准则。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通过、批准宪法或者其修正案的程序,也严于普通法律。 2.宪法的基本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方面的制度的总称。我国的国家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等。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其具有的特点有:第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第二,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政府、法院、检察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第三,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政治制度。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机关,依照宪法的规定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只是行政区域单位,不是一级民族自治地方。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纳入我国政治制度范畴。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我国已建立了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6.基本经济制度 二、民法 (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2.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二)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三)民事法律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征:民事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民事法律行为以发生一定的民事后果为要素。 2.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内容不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 3.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我国《民法通则》第56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4.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三、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 1.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2.行政法的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

文档评论(0)

wendang_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