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血液 动物生理学概论 教学课件
第三章血液 主要内容: 概述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血细胞及其功能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型 第一节概述 1几个基本概念 血液(blood)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体内任何器官如果血流量不足,都可以造成严重的代谢紊乱和组织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占体液的1/3,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ment) 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以区别于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间媒介。内环境中的各种理化特性变动很小,经常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电解质﹑营养物质﹑氧﹑二氧化碳﹑水分﹑代谢产物等的性质和含量维持恒定,并能在一定范围内经常随细胞代谢水平的高低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作较小幅度的变动,即保持着动态平衡。 血浆作为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在维持内环境内环境稳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⑴血液是一个稳定系统,具有很多的缓冲机制体系,如维持pH稳定的缓冲体系; ⑵有较大的比热,吸收大量的热量而使温度上升不致过高。 ⑶血液在心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起到沟通,联系身体各部分体液及环境的作用,在与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对内环境的其它组成部分起到一种缓冲稳定的作用。 如果机体任何部位或任何时期发生生理生化过程异常改变,使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平衡遭到破坏,则将导致机体一系列的生理机能紊乱,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临床上,通常检查血液中某些理化特性和血浆化学成分来诊断疾病和了解疾病的进展过程。 第二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1,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分离实验:血液中加入抗凝血剂(枸椽酸钠和草酸钾)离心(3000rmp/30min)。分为二层,上层黄色为血浆,下层深红色为红细胞。中间还有一薄层白色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1%)。 利用这种方法可测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即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 血浆的组成 水分:90%~92% 蛋白质:6.5%~8.5% 低分子物质:2%(电解质,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 蛋白质: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 )和纤维蛋白原(fibrnogen)。各种血浆蛋白所占的比例,在不同动物中有较大差异,但同种动物的比例则相对稳定。 血量:动物体内血液的总量,可用身体量的百分比来表示(7%~8%)。血量分为循环血量和贮备血量。 循环血量:在心﹑血管系统内流动的血量为循环血量。 贮备血量:滞留在肝﹑肺﹑脾﹑皮下静脉丛等贮血库中,称为贮备血量。贮备血量在应急状态时释放,补充循环血量。 血量的相对恒定是非维持动物正常动脉血压和蔼各器官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 健康动物一次失血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不会影响健康;一次急性失血超过血量的20%,引起机体活动的明显障碍;一次急性失血超过血量的30%,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血量的测定 稀释法:向静脉注入染料T1824或131I标记的血浆蛋白,测定其在血浆中释的倍数,然后计算出血浆总量,再按红细胞比容来推算出血液总量。 公式:血量=红细胞总容积/血细胞比容 血量=血浆量/(1-血细胞比容) 2 血液的理化性质 ⑴血液的质量密度(比重) 血液的质量密度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的浓度。 正常哺乳动物血液的质量密度为1.050x10-3Kg.m-3~1.060x10-3kg.m-3 (1.050~1.060).血浆的质量密度1.025x 10-3kg.m-3 ~1.030 x 10-3kg.m-3 (1.025~1.030) 红细胞的质量浓度1.070~1.090. ⑵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指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是由于液体内部的分子摩擦形成的阻力,表现为流动缓慢,粘着的特性。 血液的粘滞性为水的4~5倍,血浆约为1.6~2.4倍。 血液的粘滞性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及在血浆中分布的状态,而血浆的粘滞带则取于血浆蛋白的含量以及血浆中所含液体量。 血液粘滞性对于血管中血流的阻力具有影响,当粘滞性增大,血流速度缓慢时,红细胞可叠连或聚集成团,血流阻力增大,从而影响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 ⑶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渗透压: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一侧溶液扩散到另一侧溶液的力量。 渗透压的大小是由单位体积溶液中溶液颗粒数目决定的,其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溶质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基本相等(等渗)。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约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DB42∕T 2382-2025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应急规范》.docx VIP
- 消防基层指挥员如何做好初战控火指挥.pptx
- EN IEC 63118-1-2024 用于汽车启动、照明、点火(SLI)应用和辅助用途的12V 锂离⼦⼆次电池 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中文版.pdf
- 《人工智能通识基础》全套教学课件.pptx
- AutomotiveSPICE_V4.0_中文版(最新版).pdf VIP
- 工程机械焊接结构图.ppt VIP
- 2025年宜昌当阳市招聘工会协理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VIP
- 中职劳动教育教学课件专题四教学课件.pptx VIP
- 财务报表分析(第6版)全套PPT课件.pptx
- 双减课题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与结题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