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台湾诗歌创作概述及著名诗人简评3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pptVIP

第九讲 台湾诗歌创作概述及著名诗人简评3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讲 台湾诗歌创作概述及著名诗人简评3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余光中是西化得“很不够”的诗人。在《天狼星》中,余光中自己说:“因为定力不足而勉强西化的缘故——就像一位文静的女孩,本来无意离家出走,却勉强跟一个狂放的浪子私奔了一程。” “它的反叛性不够彻底,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条件,都未能充分符合。诗还不够晦涩,诗中许多段落反而相当明朗;也不够虚无,因为它对于社会和文化有点批评的意图。虚无,该是全盘否定,甚至包括自我的尊严。” 因而,余光中和他的蓝星诗社一样,只能是温和的现代派,是不彻底的现代派。他是在摇摇摆摆中西化的,最后,又从摇摇摆摆中坚定地走回归的路了。 他在《古董店与委托商》一文中说:“西方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中国的现代诗,这种诗是中国的,但不是古董。我们志在役古,不在复古;同时它是现代的,我们志在现代化,不在西化。” 他在《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一文中说:“去西方的古典传统和现代文艺中受一番洗礼,然后走回中国,继承自己的古典传统而发扬光大之,其结果是建立新的活的传统。”由此可见,余光中真正认识到了不变是不行的,是非变不可的,关键在怎么变。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他发表了《现代诗怎么变》,他在该文中写道:“台湾的现代诗已经到了应该变、必须变、不变就活不下去的关头了。” “相对于洋腔洋调,我宁可取土头土脑。此地所谓土,是指中国感,不是秀逸高雅的古典中国感,而是实实在在的、纯纯真真的、甚至带点稚拙的民间中国感。回归中国有两条大道。一条是蜕化中国的古典传统,以雅为能事……另一条是发掘中国的江湖传统,也就是尝试做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带点土头土脑土里土气的味道……要土,就索性土到底。拿一把外国尺子来量中国的泥土时代,在我,已经是过去了。” 余光中后期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两种相对立的感情,比如《敲打乐》中就既有对中国的诅咒,又有母子的深情。 《白玉苦瓜》是余光中诗歌创作转变的标志。此后,他的创作题材转入到中国的浩瀚历史。《白玉苦瓜》体现出中国母性的养育恩情,温馨感人,传达出中国古文化的敦厚感。 从题材的角度讲,余光中的乡愁诗是他最闪光的佳作,表现出诗人对民族、对祖国、对母土文化的赞美和思念之情,从作品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浓郁的恋祖情结。 第三节 台湾创世纪诗社 一、创世纪诗社简介 《创世纪》诗社早期是台湾军中诗社。最早是由海军军官痖弦、张默、洛夫三人在台湾南部的军港左营发起成立,那是辛亥革命43周年纪念日,即1954年10月10日。同时发行《创世纪》诗刊。 首期发刊词《创世纪的路向》标明三大主张:(1)确立新诗的民族阵线,掀起新诗的时代思潮;(2)建立钢铁般的诗歌阵营,切忌相互攻讦,制造派系;(3)提携青年诗人,彻底肃清赤色、黄色流毒。 该刊发行到第6期,又提出建立“新民族之诗型”的主张,并且发表了《建立新民族诗型的刍议》的社论,阐释“新民族之诗型”的含义是:(1)艺术的,主张形象第一,意境至上;(2)中国风的、东方味的,运用中国文学之特异性,来表现东方民族生活之特有的情趣。 到了1959年4月《创世纪》第11期开始,又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四性”:世界性、超现实性、独创性和纯粹性。此时《创世纪》已经变成了台湾新诗西化的大本营,成了别人批判西化的众矢之的。 《创世纪》发行到37期时,针对关杰明和唐文标的批判,发表了《请为中国诗坛保留一分纯净》的社论,提出了“四反”原则:“反对粗鄙堕落的通俗化;反对离开美学基础的社会化;反对没有民族背景的西化;反对30年代的政治化。” 《创世纪》刚成立时,是三大诗社中的弱者。但由于他们的同仁团结一致,不断改革调整,最终成长为现代派中的强者和老大,在60年代迎来了现代派诗歌创作的中兴局面。1969年至1972年《创世纪》有过短暂的停刊,但很快又复刊。 《创世纪》编辑部经过多次变更,到2001年9月其阵容为:发行人-痖弦,顾问-洛夫、辛郁,社长-汪启疆,编辑组-张默、杨平、李进之等。 《创世纪》创作、发表、出版的诗集、诗论集、史料集是台湾现代派三大诗社中最多的。目前“创世纪诗社”和其他诗社一样,也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 二、创世纪诗社代表诗人 1、洛夫 (1)作家简介 洛夫(1928年-),出生于湖南衡阳,本名莫洛夫。1948年考入湖南大学外文系。1949年去台湾。1951年进政工干校,两年毕业后进海军陆战队。1955年任台湾左营中电台编辑,之后进军官外语学校。1959年毕业,到金门任联络官。1965年11月去越南任“顾问团”顾问兼秘书。1967年11月返台,进淡江文理学院英文系读书。1973年毕业,同年以海军中校军衔退役。1954年洛夫与痖弦、张默共同发起“创世纪诗社”。 (2)创作概况 大陆时期,洛夫便开始写诗。到了台湾以后,他受到了覃子豪的赏识。 《石室之死亡》是洛夫早期的代表作,是西化时期的产物。这首长诗总共64节,每节十行,内容庞杂,意象密集,运用了暗示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