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古诗赏析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满井游记古诗赏析精选

《满井游记》复习资料?? 袁宏道 一、文学常识 1、出处:选自《袁中郎集笺校》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字中郎,号右公;代表作有《袁中郎全集》。他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鲜明旗帜,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世称“公安派”,与其兄弟被称为“公安三袁”。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与拜谒酬答打交道,这使他深感苦闷,而更使他苦闷的是政见得不到申诉,于是他就寄情大自然,闲暇时就去浏览北京附近名胜古迹。本文是他到北京东直门外的满井游览之后的游记,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词语 1、、词语活用: ①.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汲泉水。? ②.泉而茗者:茗,名词作动词,煮茶喝。 ③.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④.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装。 2、古今异义: ①土膏微润????? 古义:肥沃???? 今义:糊状的东西。 ②柔梢风披风:古为偏正短语,“在风中开散”的意思,柔梢披风;今作为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③恶能无纪??? 古义:怎能???? 今义:厌恶 3、一词多义: ①然:娟然(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如拭???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表转折,然而,却) ②于:于时冰皮始解(介词:在)???? 乍出于匣也(介词,从) ③.得:能够,欲出不得;? 得意,悠然自得; ④.之:脱笼之鹄(助词,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表限定,可译为“以”)?????? 如倩女之靧面(舒缓语气,不译); ⑤鳞:鳞浪层层(像鱼鳞);? 呷浪之鳞 (代鱼);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指鱼类和爬行动物)。 三、.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倒装句:.冷光乍出于匣也。 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译: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2、宾语后置: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于山石草木之间”是“萧然”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译: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自然。 3、宾语前置: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之”是代词,代指上文所说“郊田之外未始元春,是“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正常语序应为“未知之也”。译: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3、省略句: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省略主语“我”,即偕数友出东直。)译: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便)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到满井。 ②柔梢披风。(动词后省略介词“于”,应为“柔梢披风”,“于风”作“被”的状语,又构成状语后置。)译: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 四、结构内容:第一段:写余寒犹厉,作者欲游不能的寂寞苦闷。 第二段:描写满井春色,写出作者的所见所感。第三段:以议论作结,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五、文章主题: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希望在公事之余能够继续出游的美好愿望。 六、写作手法 1、白描的笔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 2、拟人的写法 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 ?拟人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把景物拟人化,是常用的写景方法。 3、比喻的妙用。 ?按要求填写。 (1?.?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 明确: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2?.?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 ?明确:写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写山: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 明确: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4 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若脱宠之鹄; (5找出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6本文作者写春光中的人物活动极有生气,这几句是什么?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三、理解 1.第一段描写了何时何地何景?   描写了京城早春时节“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的景象。  2.找出第二段中与第一段相呼应的景致与情致。     “天稍和”与“余寒犹厉”相呼应;“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 3.从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可看出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