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铜鼓声声——广西壮族铜鼓文化
铜鼓声声——广西壮族铜鼓文化 04广告 黄海银 铜鼓 铜鼓是我国南方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铜铸造,形似圆墩,平面曲腰,中空,无底。大小、轻重不一。铜鼓铸造精致,音响宏亮,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之瑰宝。 铜鼓的历史 早在春秋时期,铜鼓就已经出现。最初铜鼓是作饮器之用(即釜),后才演变为敲击乐器 至秦汉之际铜鼓已盛行于各地。主要用于祭祀和乐舞伴奏,也用于传信报时、婚丧活动、战阵助威等。为富贵人家所拥有,是社会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铜鼓是壮族的艺术珍品,也被看作是神器,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古代,它主要被用作祭神时的法器、礼器,平时多藏于洞穴之中或埋于地下,是不能随便敲击使用的。后来逐渐成为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击鼓可以聚众议事,甚至可以作为战争中作战的号角。鼓在权威在,失去了铜鼓,就意味着失去了统治地位。此外,铜鼓还被视为财物,是贫富贵贱的标志。明清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它才被作为乐器使用。 广西有古代铜鼓大本营之美称,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广西铜鼓是壮族及其先民集冶金、铸造技术、美术雕刻,音乐文化成就于一身,精心铸造的一种礼乐器。 迄今,在广西的绝大多数县份已发掘出不同时期的铜鼓。目前收藏在广西博物馆内的共有五百多面,大者达1.65米,重约300公斤,小者面径40厘米,重仅几十斤。广西铜鼓大部分都存在于壮族地区。在全世界目前仅有的 2400 多面铜鼓中,广西东兰县就有 560 多面,是世界著名的“铜鼓之乡”。??? 壮族人民自古酷爱铜鼓艺术,铸造和使用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节日和一些盛大活动中,都会敲击铜鼓,进行艺术表演 。而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代表。 铜鼓的类型 ?? 铜鼓按不同形制和花纹,分为八个类型。各种类型之间或有承传的关系,或有互相影响的关系,而每种类型又各具特色。例如:冷水型鼓面复杂并有圆雕装饰,物像纹样抽象化;北流型铜鼓纹样繁褥器重;石寨型铜鼓造型写实精美。而在这八个类型当中,广西已发现的就有七个类型,即: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 八 桂 铜 鼓 图 录 在广西 艺术特点 铜鼓器形、纹饰很多,从形态到装饰都表现出庄重、典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中一支瑰丽的奇葩。铜鼓的饰纹题材丰富、结构精巧。它们都是古老骆越人熟悉的事物。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是人们对事物的形象和意象描绘,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是南方古代社会习俗的画卷。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独特审美意识,富有很强的浪漫气息,也显示了他们战胜自然的信心。 鼓面是铜鼓的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最多的是青蛙,(青蛙为壮族图腾),其次有骑士、牛橇、龟、鸟等。造型夸张、雄强、有力、庄重耐看 鼓胸、鼓腰也配有许多具有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 鼓足则空留素底,造成一种疏密、虚实相间,相得益彰的效果。 鼓 面 灵山型 鼓纹 铜鼓上的图像都是在模坯上用镂刻或压印技术制作而成,采用线地浮雕的技法,画像传神简洁,线条刚劲有力。 画像纹饰大抵分物像纹饰、图案纹饰两类。物像纹饰有太阳纹、翔鹭纹、鹿纹、龙舟竞渡纹和羽人舞蹈纹等;图案纹饰有云雷纹、圆圈纹、钱纹和席纹等。 这些图像纹饰往往以重复或轮换的形象、构图出现,产生强烈的整体艺术效果,表现出合理的装饰布局。鼓胸装饰带的图像有长卷形式,而鼓腰装饰带的图案则是独立成篇,循环往复。 铜鼓之王 出土于广西北流市的云雷纹大铜鼓,为当今世界上发掘最大的和较早的铜鼓,号称“铜鼓之王”。它体态庞然,花纹精致,庄重古朴,重达300多公斤,面径165厘米,腰径149厘米,是两千多年前广西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物。 鼓面中心是有八道光芒的太阳纹,外围用突起的同心圆弦纹分成五道晕圈,各晕圈内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单线旋出的云纹和菱形套叠的雷纹。鼓身晕圈密而窄,也全饰以云纹和雷纹。密布的云雷纹给人以玄妙莫测之感,更增加了这种权力重器的神秘色彩 铜鼓用途 铜鼓是一种乐器,但它的作用远远超出一般乐器的范畴。是祭祀、盟会、集众、赏赐、进献、丧葬的礼器和重器,是伴舞节乐的娱乐用具。 演奏方式 作为乐器,铜鼓以其多种演奏形式,形成独特的铜鼓乐。较流行的演奏方式是: 1.将鼓悬挂在木架或树杈上,用特制球形鼓棰敲击。一人击鼓,另一人持木桶在鼓底晃动,以改变音量和音色; 2.平置地面击奏或由两人抬鼓边走边以手拍击;有的在鼓下置一水桶,盛水过半,使鼓声清纯悦耳; 3.将小型铜鼓挎在身上敲击。铜鼓音色粗犷宏亮,音量较大,鼓声可传数里。 铜鼓即可单独演奏,也可与象脚鼓、鋩锣、钹、拍板、葫芦笙合奏。壮族民间流行着铜鼓乐,农闲时,相邻村寨常聚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