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司马迁与史记精选
第六讲: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史记》成因解读 本讲问题: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史记》是怎样写成的?其中写作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变故? 《史记》到底有哪些独创之处? 《史记》体现了司马迁哪些方面的思想倾向? 一、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一)人杰地灵、人文荟萃 司马迁(前145-?)字子长,夏阳龙门(今陕西韩城)人 1.童年“耕牧河山之阳” 2.家学渊源 父亲司马谈(?-前110)曾任太史令 3. 博览群书 “年十岁则诵古文”,用籀文写就的文献 李陵之祸——修史动机有所调整充实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太史公自序》 二、天才的独创,时代的产物 (一)著述《史记》的时代条件和要求 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孝武皇帝敕丞相公孙弘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山。(刘向《七略》) 天下遗闻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自序》) 表达历史见解、社会政治思想 自称为孔子第二 《史记》成为第二部《春秋》 三、《史记》的思想倾向 1. 进步的民族观 中原、荆楚、吴越、秦陇、两广、云贵、塞北、东北,皆为黄帝子孙 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扩张、掠夺 追求各民族间平等友好、和睦相处 四、《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传记文学的开端 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 传记文学的开端 记言:《尚书》 记事:《春秋》 编年体:《左传》 国别体:《国语》、《战国策》 首创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 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达到高峰 谢谢大家! * * 4. 求知问学 向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 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 任太史令,翻阅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 上古三代典籍 西汉司马相如辞赋 读其书,识其人,做到知人论世 (二)从立言不朽到发愤著书 1.漫游的经历 第一次:到过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二次:奉使西征巴蜀以南 第三次:(公元前110年)随汉武帝到泰山封禅,到了呼和浩特、辽西碣石等地 2.很强的好奇心 喜欢对历史真相探根求源 在会稽(绍兴)探访大禹的遗址 在长沙水滨凭吊屈原 在登封瞻仰许由的坟墓 在楚地参观春申君的宫殿 在刘邦发迹的丰沛之地,参观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故居 听故老讲述楚汉相争的轶闻逸事 3.广泛的社会接触 周霸向他讲述过项羽的传说 公孙秀功向他讲述过荆轲刺秦王的具体情节 苏武之父苏建向他介绍卫青不肯招贤荐士的情况 樊哙之孙向他谈汉初开国功臣发迹的故事 贾谊之孙贾嘉和司马迁有书信来往 冯唐的兒子冯遂和司马迁是至交 亲眼见过名将李广、大侠郭解 和李广之孙李陵同在朝廷任职 4.父亲的临终嘱托 父亲把修史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 “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接受修史嘱托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 继任太史令 太初元年(前104)开始写作《太史公书》 5.遭李陵之祸 “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判处宫刑、大赦出狱、担任中书令 6.修史的动机 司马谈立志修史的动机 继承古代史学传统,弘扬有汉一代的辉煌 司马迁修史的动机 载“明圣盛德”、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太史公自序》) (二)《史记》的创新 1.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创立纪传体的通史: 十二本纪:全书的纲领,记载帝王、朝代兴衰史 十表:帝王侯国间大事记 八书: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论 三十世家:贵族之家的历史 七十列传: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 “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 ) 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1)不以胜败论英雄 西汉惠帝:本纪没有他的地位。 项羽:秦汉之际主宰天下之人,列入本纪 吕后:惠帝朝的发号施令者,列入本纪 孔子:没有侯爵,列入世家 陈胜:自立为王,列入世家 (2)人物形象各具姿态,个性特征鲜明 《李将军列传》中的飞将军李广: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项羽本纪》中的项羽、刘邦、樊哙: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