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施工监控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Cable-Stayed Bridge of Wuhan Tianxingzhou Changjiang River Rail-cum-Road Bridge.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施工监控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Cable-Stayed Bridge of Wuhan Tianxingzhou Changjiang River Rail-cum-Road Bridge
24 世界桥梁 20lO年第2期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施工监控
石建华,朱运河,李卫华,吴志刚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0)
摘 要: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设计为主跨504m的三索面、三主桁斜拉桥,钢桁梁架设方法首次
采用桁段法与杆件散拼法相组合的方法。施工监控结合钢桁梁架设方案与工序变化等工程实际情况,应用基于无
应力状态法理论编制的空间结构分析软件3Dbridge研究并确定斜拉索二次张拉到位的控制方案及相应的工程变
化应对措施,实现钢桁梁架设过程的连续性与多工序同步性,并系统研究及实施三主桁、三索面合龙口多手段多向
空间变形主动控制技术,实现高精度、快速合龙的工程目标。第1期静动载试验以及近1年的运营情况验证了大
桥结构线形与内力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斜拉桥;三主桁;三索面;无应力状态法;合龙;施工监控
中图分类号:U448.27;U445.1文献标志码:A
1概述 拉桥钢桁梁架设采用桁段架设法与传统的杆件散拼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504 法相结合的方案:在具备水上吊装条件的区段(约占
m的三索面、三主桁斜拉桥[1],该斜拉桥是目前世界 全桥长度2/3)采用桁段架设法(最大吊重约700
上已建成的跨度最大、载重最重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t),在各墩顶及武昌侧岸滩区段采用传统的杆件散
(见图1)。大桥主梁结构设计为公路桥面板(钢一拼方案。
混凝土组合板,两端各168m范围设计为混凝土 2.2钢桁梁架设工序
板)与3片N形钢桁梁相结合的新结构,节间长度 (1)在塔旁托架上采用散拼法完成4个节间钢
14m、桁高15.2
m;铁路面采用道碴槽桥面、纵横梁 桁梁安装,钢桁梁节间及斜拉索编号见图2。
结构;每塔两侧各布置3×16根斜拉索。 堂 堂
16. 室曼 1 1 室量 .16
。 o
L4 『L4’L8’
Ll
L18_————jiiijr。1
7———————iiiiij;———一L2l
图2钢桁梁节间及斜拉索编号
图1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
(2)采用桁段架设法双伸臂架设钢桁梁、张拉
立面布置示意
相应的斜拉索,同步采用散拼法进行武昌侧岸滩区
三索面、三主桁、双层斜拉桥的空间结构特点决
段钢桁梁架设。
定了钢桁梁架设过程中三索面索力与三主桁内力变
(3)3号塔双伸臂桁段架设至L6、L77节间、斜
形关系相互影响的复杂程度,结构的空间受力与变
拉索张拉至3号索后进行边跨侧L87节间桁段合龙。
形效应显著。在主梁架设阶段须结合结构特点与安
,(4)2号塔钢桁梁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果梢斑螟无公害防治技术 Techniqu for controlling Dioryctria pryeri withou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pdf
- 染色剂质量百分数和环境温度对红松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mass percent of stain and varied ambient temperatures on determination of seed viability of Pinus koraiensis.pdf
- 柳兰引种试验 The experiment of Chamaenerien angustifolium introduction.pdf
- 柴胡变异类型主要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 Contrasfive Study on Main Genetic Characters of Aberrance Types of Bupleurum chinense.pdf
- 柿EST-SSR引物的开发及筛选 Development and screening of EST-SSR markers in Diospyros kaki Thunb.pdf
- 树脂包膜控释尿素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肥效研究 Effect of Different Amounts of Controlled-Release Ures Enveloped with Colophony on Maize Yield and Studies of Its Fertilizer Efficiency.pdf
- 栗茶间作模式下茶树根系的基础特性 Basis Characteristics of Tea Root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hestnut and Tea Intercropping.pdf
- 核黄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Selective Breeding of High Producing Riboflavin Strain and Its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pdf
- 根茬残体对葡萄自身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Effect of Root Stubble on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Grape.pdf
- 栾树果实中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纤维的营养特性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Fat, Crude Protein and Crude Fiber in the Fruits of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