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绍兴兰亭景区造景手法欣赏 延中绿地整体规划方案分析精选
绍兴兰亭景区造景手法欣赏 延中绿地整体规划方案分析
一 摘要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部,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的遗址。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极淀于一体,成为中 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列位于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兰亭地处绍兴市郊西南,春秋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东晋大书法家王羲 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邀友雅集修禊于此,曾作序《兰亭集序》,不但书法“飘若浮云,矫若 惊龙”,文章也旷达洒脱,逸趣无穷。王羲之从此被后人尊为“书圣”,兰亭亦成为“书法圣地”。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极淀于一体,成为中 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列位于全国四大名亭之首。有小溪流经此处,称曲水临溪有流觞亭。亭西有王右军祠,祠中正殿有王羲之像。殿前有墨华池,池中建墨华亭,两廊墙上嵌古代碑刻帖石,其中唐宋以来书法家临摹的《兰亭序》就有十余种。亭前约30米处为鹅池,池畔建石碑亭,中立鹅池两大字石碑一块,传为王羲之书。园中茂竹,清溪激流穿过,是一个古朴清幽的地方现存建筑和园林是明嘉靖年间移建的1980年曾全面整修。兰亭的主要景点包括:鹅池碑亭、兰亭碑亭、曲水流觞、流觞亭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在这里做兰亭集序,历代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临摹其作品,据说唐太宗得到其真迹后爱不释手,令褚遂良临摹多份赐给近臣,其死后将真迹带入棺内,所以其作品现在只有历代摹本。王羲之爱养鹅,在兰亭风景区内有鹅池、兰亭集序碑亭。兰亭集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①兰亭鹅池 曲径通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鹅池,池水清碧,数只白鹅戏嬉水面,池左旁是一座式样 特别的石质三角形鹅池碑亭。亭中立一镌有“鹅池”的两字石碑, 此碑系清同治年间立,石头采自东湖,碑 高193cm,宽86cm,厚28cm。说“鹅池”两字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手笔。王羲之爱鹅、养鹅、书鹅,传说王 羲之刚写完“鹅”字,欲书“池”字时,忽闻圣旨到,遂搁笔迎旨。于书学颇为自负的儿子王献之,趁父亲离 开之际,提笔补上“池”字,一碑二字,一肥一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
兰亭碑亭跨过鹅池上的三折石板桥,步入卵石铺成的竹荫小径,迎面是康熙御书的“兰亭”碑亭。 兰亭碑亭始建于 康熙三十四年(1695),亭呈四方形,背面临水。面积27.04m2,砖石结构,为单檐歇山顶建筑,显得古朴典雅。 亭中的康熙“兰亭”手迹碑,在文革期间被砸成四块,直至1980年修复。现在的“兰亭”碑,高173cm,宽 102cm,27cm,碑面“兰”字缺尾,“亭”字缺头,虽为残碑,但其字体仍骨肉丰满,古意盎然。 兰亭碑亭跨过鹅池上的三折石板桥,步入卵石铺成的竹荫小径,迎面是康熙御书的“兰亭”碑亭。 兰亭碑亭始建于 康熙三十四年(1695),亭呈四方形,背面临水。面积27.04m2,砖石结构,为单檐歇山顶建筑,显得古朴典雅。 亭中的康熙“兰亭”手迹碑,在文革期间被砸成四块,直至1980年修复。现在的“兰亭”碑,高173cm,宽 102cm,27cm,碑面“兰”字缺尾,“亭”字缺头,虽为残碑,但其字体仍骨肉丰满,古意盎然。 曲水流觞 流觞亭前,是一处修竹环抱宽阔平地,一“之”字形小溪蜿蜒曲折于其中。显现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 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曲水流觞处,初具规模于1698年,近300年来,几经湮灭,现在规模的曲水流觞系1980年改建,总长78m, 宽0.8m。每年都要接待几十批中外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当年的曲水流觞雅事。是市委、市政府为改善上海生态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而采取的重大举措。绿地规划总面积23万平方米,共由17块地块组成,横跨黄浦、卢湾、静安三个区。绿地整体规划方案由世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