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功能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文学的功能价值 实用价值 文学的产生源于劳动,民间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劳动息息相关。由于民间文学是民众在劳动、生活中自发创造的,因而它的首要价值是实用价值。民间文学是人民生产劳动的工具、生活和历史的教科书,也是驱散疲劳的娱乐工具。我们分别论述。 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 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 这个作用自原始社会以来,直到如今始终存在。《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种“举重劝力”的作用在各种劳动号子、夯歌、拉纤歌种保留自今。藏族有一种“打阿尕”的调子,是很多人一起捶打混凝土时所唱的歌曲,如果节奏不统一,打出的地板和屋顶就不平了。 在劳动中人们是离不开歌声的,劳动号子虽然还只是最简单的民歌,但已起到了集体劳动组织者的作用,发挥了它的一定威力。一些抬不起动的重物,因为有了号子,大家能一齐用力,竟可以抬起来了,对于原始人来说,这真是创造了奇迹,因此,他们就把这种语言的奇妙作用神圣化,认为最会唱歌的人是神派下来的。在希腊神话中,传说太阳神阿波罗弹起琴来,使石头跳舞,对特洛亚城的建造起了巨大的作用。 坚定劳动信心,表达人民战胜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念。 神话、咒语和某些歌谣、曲艺等不少作品都是企图用语言艺术的力量来征服自然,这是原始初民“巫术观念”的遗留。原始初民认为词与物,“表象者”与“被表象者”是完全等价的,所以一些表示欲望的辞句,一经说出,便算达到目的。这就就所谓的巫术中的“词语魔力”。这种文化传统因其是最早产生的,因而也是最顽强的文化传统。即使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也依然大量存在着将词语作为替代客观物或客观事实的潜意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祝愿之辞就是原始巫术观念的遗留。人类文学发生的第一形态便是巫术咒语歌,这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在民间文学这一块。在陕北,春天播种之前,农民们常常请说书艺人来家唱一段“黄牛书”、“丰收乐”,保佑人畜平安,风调雨顺。 这种现象只是一种原始的“巫术观念”的遗留,并不是迷信,它表现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控制的欲望而不是服从。 鼓舞劳动热情,提高劳动兴致。 在劳动时唱歌,不只以统一节奏,而且还能鼓舞干劲,提高劳动效率。正如一首青浦田歌所唱:“山歌一唱,眼清目亮。唱得精神,干得起劲。”山歌对于人们劳动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在集体干活时“听到口号鼓动,肩上担子轻松。”,“山歌记得牢,干活有目标”,这都是民众对民歌的估价。 关于民间文学的这种作用,也有许多美妙的传说。例如传说刘三姐是山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一个最好的劳动能手,她曾经和外地插秧能手比赛,由于她山歌唱的好,结果取得了胜利。据说,她只要在秧田四周插上一圈秧苗,再唱唱山歌,霎时间一块块田里就长满了秧苗了。这个传说的浪漫主义夸张是很明显的。但是它反映了一个现实情况,即干活时唱起歌来就可以忘了疲劳,不觉时间的长久,很快完成了任务。就象一首江苏民歌所唱:“天要下雨北风狂,鸡要啼来扑翅膀。船要快来双枝橹,人要出力开口唱。” 总结生产劳动经验,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 这是民间文学实用价值的重要一方面。谚语,特别是农谚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口头技术课本。至于从神话到故事和寓言中所总结的劳动经验,更是古往今来流传不绝的。虽然它们采取了曲折的形式。 农谚的内容几乎包括了农业生产的各个主要方面不,有关农时节令的、关于气象的。在农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从选种、播种到耕地施肥、锄草、灌溉、收割……等技术经验都有无数谚语来反映。如关于田间管理的“锄头自带三分水,多锄抗旱苗发肥。”关于农业收获的“见蔓不见瓜,必定拿车拉。见瓜不见蔓,只能挑几担。” 在对答性山歌——“盘歌”和“对花”中,也有很多是关于农业生产知识和经验的。如《刘三姐》歌剧中曾经引用过的一首就包含着不少农业知识: 什么结籽高又高哎?什么结籽半中腰哎?什么结籽成双对呀?什么结籽棒棒敲哎? 神话寓言中有不少作品是劳动知识的艺术概括。神的形象多是按劳动能手的形象创造的,如后羿就是善射的打猎能手。 在人民日常生活中,民间文学作品是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有着教育和娱乐的作用,它是人民生活的教科书,也是娱乐的工具。 第一,人民运用民间文学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它对于我国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良好的影响。在民间儿歌、童话中就进行着热爱劳动、勇敢、谦虚等道德教育,像《龟兔赛跑》、《小红帽》等等作品,从小就给儿童以很形象的感染。可以说人们生来最先接受的一段教育就是民间文学的教育。 许多民间笑话、语言、谚语,都是从正面和反面来进行思想方法的教育的,对启发人们的智慧有良好的作用。比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寓言,以生动的形象教育人们要克服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 第二,民间文学是进行历史教育的工具。在文字产生之前,历史是靠口头文学来记载的。如今在很多民族中,还流传着远古时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