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上》教学设计2.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富春江上》教学设计2

《富春江上》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 根据\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解课文的\形\,并领悟蕴涵于中的\神\,体会散文\形\与\神\的辨证关系。 二、 领会并学习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 三、 培养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领会并学习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1、根据\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解课文的\形\,并领悟蕴涵于中的\神\,体会散文\形\与\神\的辨证关系。 2、领会并学习课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程序: 一、 简介作者: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二、 学生初读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初步领略课文的意境。 在诵读过程中,能读准字音,找出体现文章线索的语句,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按课文内容结构逐层细读课文,来欣赏、理解、品味文章所展现的优美的意境。 1、 按作者行踪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十段) 第三部分:(第十一段) 2、 师生合作,共同讨论,来逐层品味、欣赏课文: 第一部分:(第一段)由欣赏诗句的意境引出对诗句所描绘美景的赞美。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平阔的江面、隔岸的青山。 意境-美景:\极目一望,江水平阔,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 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十段)由眼前的景色明丽、秀色天成的富春江胜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幸福之感,骄傲之感。 按照作者的行踪,本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2~6自然段):乘船畅游富春江。 第2自然段:着力描绘水中、岸边的画面。 第3自然段: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相关的历史和人物,引起了\人世变幻,今古皆然\的慨叹,写出了青山绿水永在的不争事实。 第4自然段:由联想转到回想诗僧苏曼殊\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的吟咏。 第5自然段:从\心头幻象\回到眼前\江水平阔,浩渺如海\的富春美景,段末一句照应开头第一自然段。 第6 自然段:借\人影\的\漂浮飞驶\,写尽了游江的欣喜之情。 第二层:(7~10自然段)登楼观赏富春江。 第7自然段:写在春江第一楼,远观富春江面,近观鹳山风景,青山绿水烘托出诗一般的美的意境。 第8自然段:写严子陵钓台。借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更\增加自然风光的妩媚\。 第9自然段:将富春江的阴柔之美与黄山的阳刚之美作比,产生出\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叹。 第10自然段:与孟浩然及自己在瑞士\山川信美非吾土\的落寞之感相比,写出现在身处富春江上,身居祖国大好河山的幸福之感、骄傲之感。 第三部分:(第十一段)告别奇山异水,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对富春江风景的描写,间接地表达了对富春江溢满心头的依恋之情。文末一句既与开头呼应,巧妙点题,又留下令人遐想的无穷韵味。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形\与\神\的关系,品味文中的精彩之笔,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深层含义。 教学程序: 一、 学生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形\与\神\的关系: 文章的主旋律:\极目一望,江水平阔,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 文章的主旋律始终贯穿于全文,在文章的第一、五、十一自然段中一一展现。 文中关于吴越鏖战引发的有关人世变幻的慨叹,苏曼殊\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的吟咏,与黄山比美,回忆在在瑞士\山川信美非吾土\的落寞之感,都一一回到富春江上\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的主旋律。 二、 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 季羡林先生文章的语言特色是十分重视在淳朴恬淡、天然本色中追求繁复绚丽的美。在他的笔下,富春江的美实在令人心醉。 \极目一望,江水平阔,浩渺如海;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江水青碧,水声淙淙。艇上偶见白鸥飞过,远处则是点点白帆。黑色的小燕子在起伏翻腾的碎波上贴着水面飞行,似乎在努力寻觅着什么。……但也之件他们忙忙碌碌,匆匆促促……岸上则是点点的越山,飞也似的向艇后奔。一点消逝了,又出现了新的一点,数十里连绵不断。\\它漂浮飞驶,\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时隐时现,若即若离,追逐着海鸥的翅膀,跟随着小燕子的身影,停留在风帆顶上,飘动在波光潋滟中。\这些描写绝无辞藻堆砌之感,用词自然天成,却呈现处如此诱人的风景之美。 本文在语言上的另一特色 ,那就是文章的音乐性。文中谴词造句,十分注重节奏和韵律,句式的参差错落。 \层楼叠阁,曲径通幽,花木扶疏,窗明几净。\这些十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