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学》教育.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基础教育学 蔡勇强 黄 清 李建辉 编著 匆杰共然气红 (((. )) 前 言 111.枷前‘ 一言徽.l!: 高等师范(以下简称 “高师”)公共课教育学长期混淆于一级学科与三级学科之间,缺乏独 立研究范畴。我国“教育学”教材种类繁多,较有影响的为王道俊先生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 育出版社)、南京师大教育系主编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但惜乎于理论性强,内容繁 多,较适合于研究生和教育学专业学生之_用。大多数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缺乏独立的研究 体系,教材体系多属纯理论的“万金油”式的大教育学,造成“目标宽纵,缺乏专注性;内容陈旧, 缺乏创造性;理论空泛,缺乏应用性;知识重叠,缺乏整合性;看似包罗万象,实则失去本体”(见 李保强先生文《教育学流弊归因及矫正策略》)。众多公共课教材中,唯班华教授主编的《中学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91呀)7年重印)最适合传统高师的公共课教育学之用。但 随着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师院校不再单纯以培养中学师资为己任,而是必须面向整个基 础教育阶段。如此一来,高师教育学定位一为中学教育学已远远不够了。 本书取名为“基础教育学”,其研究刘一象是普通中小学教育中普遍的基本的教育问题。这 』 一界说包含下面两个含义:第一,该书研究的是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教育问 鲡 题,而且主要是面向普通中小学教育,至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教育问题和其他类型的教育问题, 则应视为其他同位学科的研究范畴。第二,该学科研究的是普通中小学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 的教育问题,而不是具体微观的教育事实_。 本书特色 : 1.学科定位准确,研究对象明确。高;师公共课教育学以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教育问 题为研究范畴,适应高师院校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需要。 2.对教材体系进行整合,使之区别于一传统“万金油”式的教育学。本书由“基础教育”“是什 么(基础教育的性质)”、“为什么(基础教育的功能与目标)”、“谁教育,谁受教育(基础教育的教 师与学生)”、“教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怎样教(基础教育的教学、德育、管理、科研工作)”几 个问题贯穿而成,体系清晰,逻辑性强C 3.教材内容的创新性。删减陈旧的教育学内容,力求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当 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经验。 4.教材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从公共课的特点出发,在保证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重点研究 “教什么”和 “怎样教”的问题,使教材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5.对教材的分量作适当控制。考虑到公共课课时方面的原因,精选材料,全书行文力求简 练。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编著者多为多年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学工 作的中青年学者。全书由蔡勇强主编,黄清、李建辉副主编,参编人员及所执笔的章节(按章节 先后为序)如下: 蔡勇强:第一章、第二章、第七章; 纂 基础教育学 (((. ))) 林培锦:第三章; 黄清:第四章; 李建辉:第五章; 林嘉声:第六章; 刘德林:第八章。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漳州师范学院教务处、科研处、教育科学与技术系的支持和资助,深表 谢意。同时也十分感谢厦门大学出版社的同志们,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本书的写作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著述,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乃至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6.7 一蒸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