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杂事》中学生教育文学丛书.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 三国杂事 (宋)唐庚 著 三 国杂事 ·1· 上自司马迁《史记》,下至《五代史》,其间数千百年, 正统偏霸与夫僭窃乱贼,甚微至弱之国,外至蛮夷戎狄之邦, 史家未有不书其国号者,而《三国志》独不然。刘备父子相继 四十余年,始终号汉,未尝一称蜀;其称蜀,俗流之语耳。陈 寿黜其正号,从其俗称,循魏晋之私意,废史家之公法。用意 如此,则其所书善恶褒贬予夺,尚可信乎!魏晋之世,称备为 蜀,犹五代称李璟为吴,称刘崇为晋矣。今《五代史》作南唐、 东汉世家,未尝以吴、晋称之,独陈寿如此,初无义例。直徇 好恶耳。往时欧阳文忠公作《五代史》,王荆公曰:五代之事 无足采者,此何足烦公?三国可喜事甚多,悉为陈寿所坏。可 更为之。公然其言,竟不暇作也,惜哉! 诸葛丞相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各一道。 学者责孔明不以经术辅导少主,乃用《六韬》、《管子》、 《申》、《韩》之书。吾谓不然。人君不论拨乱守文,要以知 略为先。后主宽厚仁义,襟量有余而权略智调是其所短,当时 识者咸以为忧。《六韬》述兵权奇计,《管子》贵轻重权衡, 《申子》核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施之,后主正中其 病矣。药无善恶,要以对病为妙,万金良药与病不相值,亦复 何有补哉! 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一饭之德、睚眦之怨,无不 报复。或言其太横,亮曰:“主公之在公安也,进退狼跋,赖 孝直为辅翼。今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使不得行其 意耶?”孙盛评曰:“威福自下,亡国之道,安可以功臣而极 其凌肆?诸葛氏之言于是失政刑矣。 秦昭王以范雎之故至质平原君,移书赵王,以购魏齐之首。 三 国杂事 ·2· 李广诛霸陵尉,上书自劾,武帝诏曰:“报恩复仇,朕之所望 于将军也。复何疑哉!”国初郭进为山西巡检,民诉进掠夺其 女,太祖怒曰:“汝小民也,配女当得小民。今得吾贵臣,顾 不可耶!”驱出之。而三人者,卒皆有以报国。古之英主,所 以役使豪杰,彼自有意义,孙盛所见者少矣。 董昭建议曹公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彧称 曹公兴师,本为朝廷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公由是不 平,彧以忧卒。论者曰,彧叶规曹氏,以倾汉祚,晚节立异, 无救运移。 管仲相桓公伐山戎、伐陈蔡、伐楚、伐晋,其意欲尊周尔, 而桓公遂有封禅之志。文若依曹公,平青徐、平许洛、平河朔、 平汉南,其志欲尊汉耳,而曹公遂有九锡之议。管仲知封禅之 不可许也。故设词以拒之;文若知九锡之不可长也,故逊词以 却之。管仲幸,故桓公从其说以全勤王之功;文若不幸,故曹 公不用其语以成窃国之祸。究其终始,幸不幸异耳,用心岂不 同耶!论者何得非之! 华歆、邴原、管宁相善,时人号为一龙,歆为首,原为腹, 宁为尾。 《魏略》云:邴原、管宁皆盛德之士,而歆为之首,则歆 之为人可知矣。然《汉书》称伏后之废,操使歆勒兵入宫收后, 后闭户匿壁中,歆破户发壁而入,此岂盛德之士哉!操虽奸雄, 然用人各当其理。方是之时,魏氏群臣如董昭、夏侯忄享、贾 诩、郑昱、郭嘉之流为不少,足以办此,何独使歆为之?歆果 贤耶,操决不敢以此使之。以此事操,则歆不得为贤者。陈寿 作原传,称少与管宁俱以操尚称,初不及歆,至作宁传,寿又 称与原、歆相友,岂三人相友而歆独无操尚乎?朋友出处不齐, 理宜有之,操尚不同,则非所以为友矣。此予之所未解也夫。 三 国杂事 ·3· 建兴五年,丞相亮出屯汉中。 是岁丁未,魏之太和元年,吴之黄武六年也。魏明帝即位, 既已逾年,君臣无间。前此吴入攻夏口,围石阳,不克。是岁 保境不动。初,孔明说先主以保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外交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遣上将向宛洛,而将军身 出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孔明始议如此。至是天下 宁有变耶,而遽有此举,何哉? 曹公征乌丸,遣使辟田畴,畴戒门下趣严州。人问曰:“ 昔袁公礼命五至而君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何也 ?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