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课件
【敬告网友】:本人在长期教学生涯中,收集、整理、加工、积累了大量语文教育教学资料,部分已上传到【瘦马语文网】/support/sitemap.asp。请在相关栏目里查找。如果在该站没有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源,请在此/GuestBook/留言,一般会在24小时内免费为您提供(请随时查看你的留言回复)。注意:1、请注明你所需资料的版本、年级、类型,如:【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像小学语文课件之类的模糊要求则不予受理。2、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每天每人次最多只提供2份资料。3、有特殊需要,如上公开课等,请提前1周预约。4、如有疑问,请直接与QQ:764723079联系(如不在线请留言)。5、务必留下您的接收方式,如邮箱、QQ等,否则无法发送,导致延误、影响您的教学。另外,如您手头上有教学资料,欢迎交流,资料可直接发送到smyww6603@126.com,或QQ:764723079 * 睇少啲电视啦? 你行先 少看点电视? 你先走? 2、设题方式: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 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 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 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级)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一、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 倒装类型: 1)、宾语前置 2)、主谓倒装 3)、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 (动宾倒装) (介宾倒装)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 1、“大王来何操?” 2、“何以战?” 3、沛公安在?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貫女,莫我肯顾。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莫能御之)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不知句读,不解惑 用“唯(惟)……是……”提宾 (唯利是图、惟命是从)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宾语。 10.(06年高考题:)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选A,此题考了介词宾语前置与动词宾语前置。) 二、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于蓝取之,于蓝青 以桑树之 三、主谓倒装(强调谓语)。 ⑴甚矣,汝之不惠! (2)快哉此风!(《风赋》) 四、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马之千里者。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以“之”或“者”作标志。 ①……者,………也②……者也。 ③………者,……。④……,……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二、判断句 ⑤无判断词,直接把两个名词放一起 ⑥……乃/即/则……也 ⑦…为……。 (1)相如素贱人。 (2)刘备天下枭雄。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我为赵将。 下列各句中,哪一句不是判断句( ) A、灭六国者六国也。 B、梁父即楚将项燕 C、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 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在现代汉语中用“被” 表示。 二、被动句 ……于……。 ……见(+动)。 见……于+对象 (受……于) 4、而君幸于赵王。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 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为……所……(或……为所……) 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无标志 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 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B、敬希见谅。 C、为仲卿母所遣。 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B 三、省略句 在现代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常在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更为普遍,能把省略成份补充出来,也是读懂文章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马克思主义哲学电子教案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教学内容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ppt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ppt
- 马克思主义哲学电子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内容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
- 马克思主义哲学电子教案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pt
- 马克思主义哲学电子教案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教学内容第三节 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ppt
- 马克思主义哲学电子教案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教学内容第二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pt
- 马克思主义哲学电子教案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教学内容第四节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ppt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ppt
- 马克思主义哲学电子教案第三章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辩证发展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类的实践与世界的辩证性.ppt
- 马克思主义哲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物质、意识与实践教学内容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