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鱼类养殖学 第六章 鱼苗、鱼种培育(6学时)
课前提问 Q A Q A 1 单选 鲤鱼淋水孵化当胚胎发育到( )期应及时放入水中 A 原肠中期 B 高囊胚期 C 眼点出现期 D 出膜期 Q A 2 多选 鲤鱼产卵要求的环境条件有( ) A 流水 B 适宜的水温 C 短日照 D 卵的附着物 Q A 3 多选 鲤鱼受精卵孵化率较低的原因是( ) A 水霉菌的感染 B 水温变化大 C 粘性卵 D 静水 Q A 4 多选 防止鲤鱼卵水霉感染的方法有( ) A 淋水孵化 B 孔雀石绿浸卵10~15min C 提早繁殖 D 鱼巢周围泼洒食盐水 Q A 5 填空 鲤、鲫鱼产卵时间比四大家鱼早 天,连云港地区一般在每年的 开始。 Q A 6 判断 鲤鱼孵化适时取出鱼巢是指当鱼苗出膜后,将鱼巢全部取出。 鲤亲鱼产前♀、♂分养的目的是人工控制产卵时间。 团头鲂不能在静水池塘自然产卵繁殖。 第六章 鱼苗、鱼种培育 鱼苗出膜 3~4天后,达下塘标准(腰点、平游、吃食),从此时开始了下一生产环节——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由鱼苗(7mm)经18~22d养成夏花(3cm左右的稚鱼)的生产过程(也叫夏花培育10~15万尾/亩) 鱼苗是指孵出后3~4天,能主动摄食、水平游动,全长7mm左右的仔鱼 也可分二个阶段 : 鱼苗 乌仔 (1.5~2.0cm稚鱼) 乌仔 夏花(3cm的稚鱼) 2、鱼种培育:由夏花养成鱼种(1龄鱼种、2龄鱼种)的生产过程,时间长短不一 1龄鱼种培育:由夏花 秋片、冬片、春片(8~20cm);统称1龄鱼种,也叫仔口鱼种 2龄鱼种培育:由春片或冬片 2龄鱼种(0.5~1.5斤/尾)。2龄鱼种又叫老口鱼种,仅用于草鱼和青鱼 3、生产上常用语 水花:孵出后,待下塘,腰点出齐的鱼苗(孵出后3~4天)全长7mm 乌仔头:1.5~2.0cm(0.5寸)左右的稚鱼(下塘后10~15天) 夏花:3cm左右(0,8~1寸)的稚鱼 秋片(秋花):指从夏花养到秋季的鱼种(8~20cm) 冬片(冬花):在南方鱼种冬天出塘,叫冬片 春片(春花):秋片越冬到第二年春天的鱼种 仔口鱼种:一龄鱼种,包括秋片、冬片和春片 老口鱼种:二龄鱼种 4、按生长发育阶段划分的用语(科学用语) 仔鱼期:奇鳍褶退化前的鱼苗。仔鱼前期:以卵黄为营养的时期,即从出膜至下塘前这一阶段;仔鱼后期:卵黄消失,开始摄食,奇鳍褶开始分化,腹鳍出现 稚鱼期:是奇鳍褶消失,鳞和侧线已开始出现到全身长满鳞片,全长从17mm到7cm不等,包括乌仔头、夏花和不足7cm的鱼种 幼鱼期:全身披鳞,侧线明显,身体颜色和斑纹与成鱼相似,胸鳍明显,全长7.5~15cm,包括秋片、冬片和春片。 性未成熟期:性腺未发育成熟 成鱼期:性腺第一次发育成熟之后 奇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由外胚层的表层产生的外褶突起,从头的后方起,绕过尾部,再沿腹面中央向前伸展,直到卵黄的后缘止,产生一条明显的连续的鳍褶,这是全部奇鳍的原基——奇鳍褶。以后一部分退化,形成背鳍、尾鳍和臀鳍。(P232图2-2-3) 第一节 鱼苗、鱼种生物学 一、胚胎发育:(结合实习实物观察) 二、形态变化 1、体色:刚出膜时无鳞,体透明,能看清血管、消化道、鳔等内部器官,以后随黑色素的出现,鳞的形成,到8cm左右逐步形成了成鱼的体色。 2、鳞片:几种鱼鳞片出现时的全长和鳞出现的部位是不同的 出鳞时的全长(mm) 出鳞部位 鲤鱼 16~19 草鱼 17~19 躯干部由前向后出鳞 鲢鱼 27~32 鳙鱼 26~31 罗非鱼 10~14 先在尾柄出现,由后向前出 大约从乌仔开始出现鳞片。到8cm时,基本长满全身的鳞片。鳞的大小随鱼体的增大而增大 3、鳍 奇鳍的原基是奇鳍褶,有些部位退化形成背鳍、尾鳍、臀鳍 偶鳍的出现与奇鳍不同,胸鳍早,腹鳍晚,前者在孵化出膜之前已出现,后者在出膜后出现 三、食性变化 1、初孵鱼苗到下塘时期的特点 :从鱼苗到鱼种,从营养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内源性营养:即卵黄的吸收阶段 混合营养阶段:卵黄被鱼吸收、逐渐变小,鱼开始摄食外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