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微信成瘾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实践 究】大学生微信成瘾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
研研
大学生微信成瘾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
□李艳 姚佳佳 许丹莹
——————————————————————————————————————————
摘要:微信作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业的社交媒体,已极大程度地深入并影响着使用者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作为微信使用的重要主力军,大学生使用微信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成瘾水平是否较高?哪些因素
影响其微信成瘾水平?从981位大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微信成瘾水平整体并不高,但不同性别、专
业背景、受教育阶段的大学生微信成瘾水平有显著差异,且微信使用时间越久,好友以及参与微信群、关注公众
号数量越多,微信成瘾度越高。另外,大学生微信阅读行为对微信成瘾水平无显著的直接影响,但它能通过交互
行为和创作行为间接影响微信成瘾水平;交互行为对微信成瘾有显著负影响,创作行为对微信成瘾有显著正影
响。预防大学生微信成瘾,可以通过高校学习共同体建设、学习空间改造、社团/俱乐部活动创新等方式,提高
学生参与校内外/课内外活动的机会,减少其对手机和微信的依赖与成瘾可能;通过高校课堂教学设计的改进引
导大学生优化使用微信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等。
关键词:大学生;微信;社交媒体;成瘾水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7)06-0064-11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7.06.008
——————————————————————————————————————————
*基金项目:浙江大学文科教师教学科研发展专项资助。
作者简介:李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姚佳佳,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数字化学习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8);许丹莹,本科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10028)。
示:(1)微信用户中男性居多,超过九成微信用户
一、研究背景
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
从2011年诞生至今,微信已从最初的社交通 时;(2)拥有200位以上好友的微信用户占比最
讯工具成长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人与商业的 高,61.4%的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3)
平台,微信在海内外华人社交传媒领域发挥着越来 朋友圈更在意“生活信息流”,文章链接在朋友圈中
越重要的作用。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 的接受度低于图片、文字和短视频;(4)35.8%的
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微信读书用户利用碎片时间提升了自己的阅读量,
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 超过1/4微信运动用户提升了自己的运动量;(5)
而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6.92亿,占网民总体的 微信红包是微信支付中渗透率最高的功能,超过六
92.1%,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6.68亿,占手机网 成微信用户使用过微信生活服务;(6)社交网络成
民的92.3%,微信朋友圈使用率达84.3%,用户渗 第二大新闻渠道,渗透率超过电脑和电视;(7)公
透率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2016年《中 众账号是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泛媒体类公众号比
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作为行业第一 (腾讯科技,2016)
例最高,超过1/4 。
应用,微信已覆盖68.04%的移动智能终端,且通 由此可见,微信已极大程度地深入并深刻影响
讯社交全天活跃度普遍较高,凌晨时段活跃度不减 着使用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人们对微信等社
(Talking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2017)。 交媒体的依赖度快速提升的同时,社交媒体成瘾现
2016年微信团队发布的《微信影响力报告》显 象也日益凸显,过度使用微信带来的负面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