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文档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个人权益,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奈米科技報告:奈米馬桶 四材三A 4980G035 洪瑄竣 奈米科技 是一門應用科學,其目的在於研究於奈米規模時,物質和設備的設計方法、組成、特性以及應用。奈米科技是許多如生物、物理、化學等科學領域在技術上的次級分類,美國的國家奈米科技啟動計劃(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將其定義為「1至100奈米尺寸尤其是現存科技在奈米規模時的延伸」。奈米科技的世界為原子、分子、高分子、量子點和高分子集合,並且被表面效應所掌控,如范德瓦耳斯力、氫鍵、電荷、離子鍵、共價鍵、疏水性、親水性和量子穿隧效應等,而慣性和湍流等巨觀效應則小得可以被忽略掉。舉個例子,當表面積對體積的比例劇烈地增大時,開起了如催化學等以表面為主的科學新的可能性。 微小性的持續探究以使得新的工具誕生,如原子力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等。結合如電子束微影之類的精確程序,這些設備將使我們可以精密地運作並生成奈米結構。奈米材質,不論是由上至下製成(將塊材縮至奈米尺度,主要方法是從塊材開始通過切割、蝕刻、研磨等辦法得到儘可能小的形狀(比如超精度加工,難度在於得到的微小結構必須精確)。或由下至上製成(由一顆顆原子或分子來組成較大的結構,主要辦法有化學合成,自組裝(self assembly)和定點組裝(positional assembly)。難度在於宏觀上要達到高效穩定的質量,都不只是進一步的微小化而已。物體內電子的能量量子化也開始對材質的性質有影響,稱為量子尺度效應,描述物質內電子在尺度劇減後的物理性質。這一效應不是因為尺度由巨觀變成微觀而產生的,但它確實在奈米尺度時佔了很重要的地位。物質在奈米尺度時,會和它們在巨觀時有很大的不同,例如:不透明的物質會變成透明的(銅)、惰性的物質變成可以當催化劑(鉑)、穩定的物質變得易燃(鋁)、固體在室溫下變成了液體(金)、絕緣體變成了導體(矽)。 奈米科技的神奇來自於其在奈米尺度下所擁有的量子和表面現象,並因此可能可以有許多重要的應用和製造許多有趣的材質。 奈米馬桶及奈米鏡面,都是蓮葉效應的應用,其中以奈米馬桶最叫好,先進國家廁所的設備都很現代化,但不管怎麼先進,清理廁所時,還是要掩住口鼻暫停呼吸,正因如此,號稱不用刷子刷的奈米馬桶問世了。 ?一般的馬桶看起很光亮,摸起來很光滑,但實際上在高倍顯微鏡下,它是凹凹凸凸不平的,所以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很容易藏污納垢,因此如何保持馬桶乾淨是令人費心的事,奈米馬桶是蓮葉效應的應用,業者開發出來奈米級的釉料,在馬桶上塗上奈米材料,表面會形成一層完全不會附著髒污的保護層,只要用極少量的清水沖一沖馬桶,就可以使馬桶清潔溜溜了。 由於室內缺乏光線、水氣充足,容易滋生細菌,因此一些業者,也在衛浴設備中添加奈米銀來殺菌。 參考及資料來源引用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tw/03application/application02_07.asp 奈米衛浴設備的作用原理 奈米馬桶:有兩種奈米馬桶,一種是以蓮葉效應的方式,在馬桶表面塗上奈米疏水性材料。讓奈米馬桶具有低表面能的低污染特性,再加上疏水特性,可以在沖水時讓水珠滾動來移除髒污,一直保持馬桶乾淨。另一種奈米馬桶是在馬桶表面的陶瓷生胚上層塗佈一般陶瓷釉層粉體,大粒徑的釉料最上層塗上具有奈米原料的釉層超微細粉體。在高溫燒成後,釉面表面變得細緻光滑,表面粗糙結構僅有奈米級(20奈米),而污染物的尺寸是大於100奈米,通常是在幾個微米之間。因此不會卡在馬桶表面,用水沖掉時就完全不會留痕跡。奈米鏡面除霧的原理:奈米鏡面除霧是以超親水的特性來解決霧氣所帶來光線散射問題。因此在鏡面表面塗上一層含有奈米級親水材料,如二氧化鈦等,同樣以蓮葉效應方法,增加水與鏡面接觸面積,讓親水性更向上提升。使水霧與鏡面接觸角小於10度以下,甚至接近0度。接觸角越小,代表親水效果越好,就越容易形成水膜。由於鏡面水膜比起霧氣沾附在鏡面一點一點的來得均勻,光線產生散射機會小了許多,所以鏡面看起來還是很清晰,達到除霧的功能。 蓮葉效應的原理 1997年,德國波昂大學的植物學家巴斯洛得(Bartholtt)教授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發現蓮葉物理結構、化學組成與表現出疏水、自潔性間的關係,因此創造了「蓮葉效應」(Lotus effect)一詞。以下就蓮葉的疏水性與自潔性分別討論。 疏水性:物質的疏水性主要由表面張力(或表面能)決定,楊格提出的方程式(Young’s equation),固-氣體表面張力越低,與水接觸角越高。而蓮葉表面的化學組成-蠟。水在一般石蠟上的接觸角約110度,但是,我們由接觸角的實驗結果發現,水在蓮葉上的接觸角高達160度的超高疏水性。這是因為蓮葉,除了含有化學的疏水組成-蠟外,在物理結構上含有尺寸大約5~15微米細微突起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