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重大题材要进一步强化编校审读.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重大题材要进一步强化编校审读   5月12日,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2010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两周年,当日《人民日报》副刊精心编排了一版文章,读来感人至深,深获教益。略嫌不足的是,对如此重大题材的文字处理,在编校和审读方面似还有些许欠缺。   经过欲火的洗礼,托起重建的钢梁,我们可以坦然地说:汶川已然“凤凰涅??”!(《大爱凝聚,汶川重生》)   引文中所用的“欲火”一词,大概难有别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比喻强烈的欲望(多指情欲)。”地震造成一场浩劫,山崩地陷,家园不在,涂炭生命,生离死别。所到之处,疮痍满目,惨不忍睹,怎么就能同“欲火”生拉硬扯到一起?匪夷所思。或许是“浴血”?或许要说“浴火”?但愿只是个疏忽大意中的错别字。   莫道大恩不言谢,感恩心意憾长空。憾长空,多情重,羌歌长夜齐鲁颂。(《重建家园》)   对于诗词的语言,有时是较不得真的。但按照通常的理解,“憾长空”何意?憾:“失望;不满足:缺憾|遗憾|憾事|引以为憾。”(《现汉》)言感恩心意对长空失望抑或不满足?是不是用“撼”更恰当一些?撼:“摇;摇动:摇撼|震撼天地|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现汉》)感恩心意足以撼天动地,或许是“撼长空”吧?   酥油灯昼夜常明……(《美丽》)   常有争议,“警钟cháng鸣”究竟是写作“警钟长鸣”还是“警钟常鸣”,见仁见智,言人人殊,好在还不妨认为各自表示不同意义:“长鸣不断”和“经常鸣响”。而“昼夜长明”,大约只好这样写。长明灯:“昼夜不灭的大油灯,大多挂在佛像或神像前面。”(《现汉》)写法已经规范,也有利于理解和接受。   驾着数百辆车打着应急灯跑去都江堰救援。(《大灾中的故乡情》)   应急灯,在电网意外停电情况下依靠其他电源临时照明的光源,日常生活中在宾馆的楼梯、走廊间就不难见到。引文中所说那种在汽车中配备的灯,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称为“危险报警闪光灯”,俗称“紧急灯”“双闪灯”,属于信号灯,而不是用来照明的“应急灯”。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普及和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这已经属于交通安全常识。   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一遍遍地做出“决不放弃,百倍努力”的坚定承诺……   (《大爱凝聚,汶川重生》)   这里涉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重要言行,用词用语不能不慎之又慎。承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慨然承诺。”(《现汉》)既然表示“答应照办”,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答应一遍弥足珍贵。从行文上来说,强调“一遍遍”,表面上似乎是加强语气,而实际上对于描述“承诺”这种庄重举动,非但不是加强,反而是一种无形中的弱化。此处恐怕不能说是“一遍遍”。另据《人民日报》的即时报道,语序上是“百倍努力,决不放弃”,这在行文上更顺理成章。   2008年“5?12”大地震瞬间,这块长11米、高8米、宽3米的巨石跳出大山的怀抱,从天而降,面朝震源,雷霆千钧地倒插在岷江和都汶路之间。如今,上面被凿下了巨大的深深的“5?12震中”字样,成为映秀地震的标识。人们告诉我,震源点就在路另一侧的大山里,从这里爬上去,来回至少要大半天。(《春回映秀》)   这里有若干表述值得探讨。   第一,按照引文关于“长宽高”的说法,这是一块长方体巨石,由于通常用“宽”来表示横的距离,用“高”来表示从地面或基准面向上到某处的距离或从物体的底面到顶端的距离,其稳态就该是11米×3米的一面接触地面,“从天而降”时也应是这一面朝向地下某处的震源。而“插”,是说“长形或片状的东西放进、挤入、刺进或穿入别的东西里:插秧|双峰插云|插翅难飞|把插销插上。”(《现汉》)这就不知道引文所描述的,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形了。特别是并没有交代怎样定义其上下前后正反,怎么就还出来所谓“倒插”的说法?   第二,少见“雷霆千钧”的说法。《汉书?贾山传》:“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钧:古代重量单位,30斤为1钧。后以“雷霆万钧”比喻威力极大。通常都是这么用的。写成“雷霆千钧”,或许是受“千钧一发”影响。   第三,在语言文字规范GF 1001―2001《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标志――标识”是一组异形词,前者是选取的推荐词形。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在语用实践中,出版物上有相当多的“标识”,有些权威出版物还屡屡坚持用“标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电视台主持人干脆将其读为“biāoshí”。退一步说,即使是写成“标识”,也只能读成biāozhì。   第四,不是说巨石“从天而降,面向震源”吗?怎么所谓“震源点”却又在“路另一侧的大山里”,而且看来还不是近在咫尺?   第五,震源:“地震的发源地。离地面的深度从几千米至几百千米。”(《辞海》)“震源点”何意?要说的是不是“震中”?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