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 08 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 文 题 目 欲望的否定与传统的回归——《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的对读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联 系 方 式
专 业 名 称 汉语言文学
指 导 老 师 黎杨全
指导老师职称 讲师
填 表 日 期 2011/11/27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二○一一年
一、基本情况
题 目 欲望的否定与传统的回归——《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的对读 选题来源 1、学生科研立项 2、学生自拟
3、教师拟定学生选择 课题类型 1、理论性 2、应用型 二、选题依据
1、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余华从20世纪80年代带着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登上文坛开始,就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个人感觉及所开拓出来的与传统不同的艺术天地而成为一位再也无法令人忽视的新生代作家。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而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更是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这两部小说与余华之前的小说风格截然不同,似乎完全没有了以前的先锋姿态,标志着余华新的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与成熟。这两部小说历来都是研究余华小说创作转型研究的重点篇目,我希望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两部作品,更深刻的理解余华的小说。
2、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现状:
国内:
国内研究余华小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他作品中苦难死亡人性暴力等主题的研究;二是对他作品整体风格的研究;三是对他文本叙事策略的研究。在各类研究中又存在着诸多分歧,例如在对他作品苦难主题的阐释中有持肯定观点的,这种观点认为对待生命的苦难应该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并对小人物卑微的活着给予肯定和同情;另外还有持否定观点的,认为小人物的活着仅仅停留在生存层次上,忍受苦难是为了吃饱,可吃饱之后又怎样呢?此外在对余华创作的整体风格上,大多数评论文章都围绕着,“先锋”这一概念来进行研究,一方观点认为余华在创作中由“先锋”开始回归传统;一方观点认为余华并没有更改自己的一贯风格,仍然在执着地进行着先锋的探索。
而有关《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的研究则主要是对两部小说分别进行文本内容,叙事手法以及艺术特色的研究,也有少数将两部小说进行比较研究的,但是主要集中在两部小说的叙事策略的研究上,还有的是将两部小说分别与外国小说进行比较研究的,而更多的是将两部小说放入转型研究论题中进行分析。
国外:
由于本人资料有限,无法获得国外的研究资料,在此就不详说。
3、已有的基础:
详读了两部小说,并扩充阅读了余华的其他小说。
查找并阅读了大量与两部小说和余华创作转型的有关的资料研究。
将这些资料分类整合以方便论文写作。
4、主要参考文献(至少20部以上,而且必须规范化填写):
[1]余华.活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2]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3]王斌,赵小鸣.余华的隐蔽世界[J].当代作家评论,1988,(4).
[4]陈思和.余华小说与世纪末意识———致友人书[J].作家, 1992,(5).
[5]翟业军.风中那首歌久久不散——《许三观卖血记》精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34.
[6]史莉娟,刘琳.在裂变与沉沦中行进——2009年余华研究综述[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7]余华.我的真实[J].人民文学,1989,(3).
[8]张英.写出真正的中国人——余华访谈录[J].北京文学,1999,(10).
[9]余华.我的文学道路[J].当代作家评论,2002,(4).
[10]陈思和,李振声等.余华:中国小说的先锋性究竟能走多远?[J].作家,1994,(4).
[11]郜元宝.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J].文学评论,1994,(3).
[12]吴义勤.告别“虚伪的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之于余华的意义[J].文艺争鸣,2000,(1).
[13]陈思和等.余华:有“先锋”写作转向民间之后[J].文艺争鸣,2000,(1).
[14]王鸿卿.《兄弟》:余华的新面目[J].艺术广角,2006,(2).
[15]谢有顺.余华的生存哲学及其待解的问题[J].钟山,2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至2030中国宫颈癌疫苗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docx VIP
- 2025至2030汽车防爆膜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docx VIP
- 2025至2030热熔线标涂料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docx VIP
- 2021年禁毒社工招聘考试试题.doc VIP
- 医院病理技师礼仪与病理诊断.pptx VIP
- 2021年度禁毒社工招聘考试试题.doc VIP
- 《十二公民》剧本.docx VIP
- 五年级上册书法课件-8.口字旁 见字旁|人美版.ppt VIP
- 《医学信息学概论》管理.pptx VIP
- 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883化工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