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 王本忠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北美和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在上升 在美国,自从1960年以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以1-2%的比例稳定增长 在日本,35-44岁的女性中,从1960年到1985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啬了一倍 在我国,已跃居女性肿瘤病人的首位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总之,乳腺癌的发病和流行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乳腺癌是40-55岁北美女性的首位致死原因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高危 年龄增加 出生国家(北美、北欧) 既往乳腺癌病史,原位癌或浸润癌 绝经前双侧乳腺癌的家族史、家族肿瘤综合征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中危 肥胖、绝经后 乳癌患者的一级亲属 既往有原民的卵巢癌或子宫内膜癌病史 胸壁照射史 初次妊娠年龄大于30岁 未生育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低危 中度饮洒 初潮早(早于12岁) 绝经晚(晚于55岁) 长期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大于10年)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未证实的 口服避孕药 乳腺癌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化疗 放射治疗 内分泌治疗 生物治疗 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发展历史 1896年 Beatson 卵巢切除成功控制3例晚期乳腺癌进展 首次报道,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第一个里程碑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发展历史 20世纪30年代 放疗科医师为提高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而首先将大剂量雌激素用于放疗前乳腺癌患者,发现其中一部分在开始放疗前肿块即已消退,而后被广泛应用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发展历史 1959年 Glascock 实验动物中发现对雌激素有亲和性的组织,命名为雌激素受体(ER)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发展历史 1967年 Jenson 分离出人类的雌激素受体,为阐明ER的分子作用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 英国ICI公司开发出三苯氧胺,为第一个抗雌激素类药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发展历史 20世纪70年代 三苯氧胺成功用于乳腺癌的治疗 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第二个里程碑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发展历史 1996年 Lancet发表早期乳腺癌试验协作组(EBCTCG)关于卵巢去势在辅助治疗的研究结果,该研究总结12项3456例患者随访15年结果: 绝经前妇女卵巢去势可明显提高DFS和OS 无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临床都有获益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生物学基础 正常乳腺上皮含有多种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雄激素受体 乳腺的正常发育生长有赖于多种激素的协调作用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生物学基础 乳腺发生癌变后,根据是否保留全部或部分激素受体,并具有功能,可分为 激素依赖性肿瘤 非激素依赖性肿瘤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生物学基础 促进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的主要激素: 雌二醇(E2) 雌酮(E1)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生物学基础 雌激素促进癌细胞生长的机理: 通过由ER介导的基因转录促使癌细胞增殖 影响垂体和其它内分泌器官分泌多肽激素或其它因子而间接影响乳腺癌生长 通过癌细胞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促进多种生长因子分泌(如IGF、EGF、TGFα等) 维持乳腺癌的恶性表型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生物学基础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机制: 改变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所需要的内分泌微环境 使肿瘤细胞增殖停止于G0/G1期,从而得到肿瘤的缓解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生物学基础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目的: 抑制、去除或干扰雌激素的作用,从而延长病人缓解时间并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方法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卵巢切除术 肾上腺切除术 垂体切除术 手术治疗卵巢切除术 原理 通过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的作用而使肿瘤消退 手术治疗卵巢切除术 适应证 下述高危病人: 绝经前(尤其是45-50岁) 激素受体阳性(ER阳性疗效55%,ER和PR均阳性疗效达78%,对ER阴性者有效率不足10%) 淋巴结阳性 手术治疗卵巢切除术 禁忌证 绝经后 年轻病人 手术治疗卵巢切除术 缺点: 手术切除麻烦 风险大 病员痛苦 药物治疗 抗雌激素类 芳香化酶抑制剂 孕激素类 促性腺激素释放素(GnRH)类似物 雄激素 糖皮质激素 抗雌激素类药物 机理: 通过与雌激素竞争激素受体,从而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抑制体内最主要的循环雌激素形式-硫酸雌酮的去硫酸化,可以显著降低游离的雌二醇 提高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的合成,进一步降低循环中游离的雌二醇 诱发TGF-β和抑制IGF,TGF-β能抑制所有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不管其受体状态如何 促进IL-2的生成,提高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增强α2干扰素的抑制细胞生长作用 抗雌激素类药物 代表药物: T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