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鸠杖探源浅说.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鸠杖探源浅说   所谓“鸠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处做成一只斑鸠鸟的形状。鸠杖首的材质有青铜的、木质的,也有玉质的。关于古代鸠杖起源于何时,有这样一条资料可资考察。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青海湟源的大华中庄村发现了3 500年前的墓地,后来根据发掘的新的文化内涵,命名这一文化型态为“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其中,出土了两件青铜鸠杖首,这两件鸠杖首无疑显示了这样的意义,先民将鸠置于代表王者之威的“王杖”之上,是作为部落首领权势的象征。   鸠杖除了有王者之威的含义,还包含有长者地位的象征,具有尊老养老的文化意义,如《礼记#8226;月令》中有这样的记载: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关于鸠杖赐赠老年人的习俗,《周礼#8226;秋官》中还载录:“伊耆氏的职守,即为供给王者赐年老者的杖”。   鸠杖首的出土并非就“卡约文化大华中庄类型”这两件,全国各地均有鸠杖出土,这些鸠杖首或铜质或玉质或木质,其造型和湟源大华中庄出土的那件圆雕束翅鸠杖首大同小异。然而,都要晚于湟源中庄的鸠杖出土的年代一千余年。如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同时出土的两件木鸠杖,“木鸠长21.2 cm,表面涂白色,以黑、红二色绘出眼、喙、翅、羽等”。另一件“木鸠长17 cm,眼、足为红色,利用木纹体现出鸟羽毛”,考古说明为东汉中期之物。又如,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青铜鸠杖,“鸠头部分用青铜铸成,长喙、小眼、颈作椭圆形,全长5.7 cm,其余部分应木质已朽”。再如,汉代的白玉鸠杖首,也是十分罕见,通高10cm,鸠高6.2cm,鸠长10.5cm,腹下宽4cm,圆甬直径2.8cm,圆甬高3.8cm,圆甬内有孔,孔径0.8cm,孔深0.8cm,玉质晶莹,呈白色,间有黑褐色,局部浅赭色沁斑,有朱砂色迹。钩嘴、圆眼、回头目视,头上有羽冠浮贴下垂于胫下,平开两杈,向上卷曲,腿成蹲状,两爪抱圆柱,紧贴于腹部。鸠尾与翅上昂,端为卷曲,鸠头回转180°同尾、翅形成直线,与鸠的尾、翅、头的弧线形成了静与动的对比。   为什么要把手杖的头做成斑鸠鸟的形状,还有一则有趣的传说。汉代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提供了一种解释:“俗说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遁丛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正鸣其上,追者以为鸟在无人,遂得脱。及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以赐老者。”从这段记载中得知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时期,被项羽追击,汉王遂藏于深草之中,于是有鸠鸟在其上鸣叫,让人觉得这里没有人藏匿,项羽就停止了追赶。以后刘邦得了江山,便视鸠是有灵异性的神鸟,“故作鸠杖以扶老”。这一传说并不可信,出土的文物已经证明,早在汉代以前就有鸠杖了。但从附会到刘邦身上的这则传说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汉代由鸠杖关联到对尊老现象的重视。《后汉书#8226;礼仪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鸠为不噎之鸟,刻鸠纹于杖头,希望老人吃饭时可以防噎。应该更深入地看到,汉代更是把鸠杖的赋予提升到极高的规格,带有普遍的教化人伦的道德层面,象征一种尊荣与特权。汉代独尊儒术,特别强调以孝治天下,皇帝多次颁发诏令,明确老人应该享受的一些特权,还制定了优待老人的一系列办法。汉宣帝时建立了高年受王杖的制度,规定凡是80岁以上的老人由政府授以王杖,凭王杖可以出入官府,行走驰道,到市上买卖可以免税,殴辱持鸠杖老人者按大逆不道论罪。汉成帝时又把年限放宽到70岁。东汉继承了西汉的做法,《后汉书#8226;仪礼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J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汉书#8226;礼仪志》记载,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招待寿星的仪式,安排了盛大的宴会,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的古稀老人,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同时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王杖。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1959年甘肃武威磨咀子18号墓出土了一根木竿杖,长1.94米,圆径4厘米,竿头上镶有一只木雕的鸠鸟,出土时杖平置在棺盖上,鸠鸟伸出棺首,木杖上还系着10枚东汉明帝时期颁发的王杖诏书令木简。棺中的死者是一位老人,棺盖上的杖是汉代尊老养老的凭证。   1981年,甘肃武威发现一批汉朝竹简,上面记载了若干刑事案件。其中一桩说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殴打持杖老人,后来被判斩首弃市。还有一桩说的是一位汉朝乡级的基层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触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虽然没有殴打行为结果也被处以极刑,斩首示众。   这种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的赠杖遗俗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清代对玉鸠杖首有文献记载,由《清高宗御制诗文集》中:“铸铜及削玉鸠首杖头为养老,汉朝制贡珍西域驰因他食葚譬,启我教民,思设曰资扶策,将留待异时。”乾隆皇帝时,清宫藏有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