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墨沿革与制墨名家(上).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墨沿革与制墨名家(上)   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而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制墨名家。   我国制墨源于何时,没有一个确切的文字记载。考古资料表明,在陕西、甘肃等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上发现有黑色和赤黄色的花、鸟、兽纹饰及其图案,经科学化验,黑色为矿物石墨,红黄色为二氧化锰,这些颜色虽只是一种金属矿物质的天然溶解液,还不能与人工固体墨等同,但其实质相同。由此推论,墨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   到了西周时期,出现了用松烟制造的人工烟墨。人工墨的发明是墨史上的一个飞跃。传称松烟墨的发明,系西周宣王时代的邢夷,被尊为制墨业的开山鼻祖。邢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河边捞起一块木炭,手指被染黑,从而得到启示,便将燃烧后的松木炭捣碎成灰,再用粥饭之类的粘性物拌和。由于粘胶质量不高,不可能把墨做得很大,只能搓成墨丸,大的如豆,小的如芝麻。由于墨丸小就不能用手握住磨墨,因而需使用研磨器具。   东汉以来,随着造纸业的蓬勃兴起,毛笔的广泛应用,以及书画艺术范围的不断扩大,人工墨丸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促使对墨的质量和形状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墨模的发明,加大溶胶的比重,使墨的形状逐步趋于完整,从而使长期使用的墨丸过渡到用墨模铸成的形状多样的“握子墨”。“握子墨”无需借助于研杵,可直接用手捏着在砚上研磨,一扫过去“领袖如皂,唇齿皆黑”的不雅现象,研磨器具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据记载,“握子墨”主要发明人韦诞,字仲将,东汉末魏国人,他作为当时中原书法家之佼佼者,不仅擅长制笔,而且还是最早的制墨名家。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有韦诞制松烟墨六法。韦诞制墨首开用药于墨的先河,显示制墨工艺已趋成熟。      在晋代,为了提高墨的质量,在制墨的原料中,开始用动物胶来调和,制成墨锭。用这种掺胶墨写出字来,明丽桀然,富有光泽,墨色经久不变。如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书写的《平复帖》,流传至今近两千年,其字迹仍然清新醒目,这是我国保存下来的写在纸上的最早的名家墨迹。   隋唐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墨业有了长足发展。当时制墨业主要集中在山西潞州和河北易州一带,制墨原料供应基地主要在“三辅”,即今陕西关中地区。最有名的墨是“榆糜墨”,产地在今陕西省千阳县东南山一带,那里古松甚多,是当时制墨原料的主要基地。唐玄宗(712~756年)时,朝廷设有墨务官,并延揽众多书画人才。当时供朝廷用的墨主要有两种,一是皇帝用的御墨,要加龙脑或麝香,这种墨不仅香气袭人,而且能发出紫红、紫蓝等悦目的光彩,二是一股的墨,只加丹砂、兰麝等。为了增加墨的艺术色彩,墨工们对制墨工艺作了较大的改进,在墨模上雕刻题识,因而制成的成品墨印上了文字和各种图形,这是唐墨不同于前代墨的重要特征。同时还制出多种色泽的墨,一是黄墨,用雌黄研细加胶合制而成,主要用于修改文稿和点校书籍用;二是朱墨,是用朱砂研细加胶合成,主要用于书写碑石;三是银墨,墨色如银,但入砚后又呈黑色,可惜这种制墨配方早已失传。   伴随着制墨业的发展,唐代也涌现出一些制墨名家。据史书记载,当时最有名的制墨家有李阳冰、祖敏和奚超父子。唐朝中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大量墨工纷纷外逃避难,特别是奚超父子举家外逃到安徽歙州后,发现那里的大山中有茂密的松林,而这正是制墨的上等原料,便重操旧业,开设制墨作坊,并改进了捣松和胶的技术,终于制出了“丰肌细腻,光泽如漆”的佳墨,受到南唐皇帝李煜的厚赏,不仅封他们父子为御墨官,而且还赐奚氏一家为李姓。以后奚超的儿子李廷硅声誉卓著,成了那一时期制墨界的领军人物,使制墨中心由北移南,确立了徽州墨的主导地位。李家制墨世代相传,其后有李承晏、李文用、李仲宣、李惟庆等,成为唐、宋两代的制墨世家。李廷硅制墨除以松烟为基本原料外,还加了藤黄、犀角、樟脑、珍珠、玉屑、龙脑、巴豆等12种药物,制成的墨坚如玉,纹如犀,防腐防虫,久贮不变,色泽鲜亮香气袭人,号称“天下第一品”。有“黄金可得,李墨难求”之誉。苏东坡等在诗中对李廷??墨多有颂辞。北宋嘉?v(1056~1063年)年间,皇帝曾将李廷硅墨赐给群臣。可惜李墨存世不多,现故宫所藏“翰林风月”墨是李廷琏存世仅有的一锭宝墨。   入宋以来,朝廷沿袭唐制,以书取仕,且科举考试的规模不断扩大,制墨业也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制墨名家辈出,佳墨纷呈。仅据《春渚纪闻?墨谱》记载,当时制墨名家多达20余人,潘谷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潘系宋哲宗(1086~1100年)时歙州人,制墨继承南唐李廷??“对胶法”和“四和法”,制出的墨质地极佳,研磨至尽,香气不衰,被称为“墨中神品”,苏东坡誉之为“墨仙”。当时不少诗家与墨家交友,并成为制墨、鉴墨的名家,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有苏东坡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