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南黎锦的图案和工艺
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据不完全统计,织锦图案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
人形纹主要有婚礼图、舞蹈图、青春幸福图、百人图、丰收欢乐图、人丁兴旺图、放牧图、吉祥平安图等,它寄寓了人们对生育繁衍、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黎族妇女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艺创造手法,把黎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反映在织物上,使图案造型具有可视性和艺术性。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礼图,它主要流行于乐东、三亚、东方等市县,是典型的人形纹样,它将黎族婚娶礼仪习俗中的迎亲、送亲以及送彩礼和拜堂等活动场面反映在筒裙上,描绘了新郎新娘和前来参加婚礼的众多村民的画面。其场面开阔,热烈壮观,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风情。
动物纹主要有龙凤、黄?S、水牛、水鹿、鱼虾、青蛙、乌鸦、鸽子、蜜蜂、蝴蝶等,其中,龙纹、青蛙纹最为常见。龙纹是流行在白沙、琼中一带最为普遍的黎锦图案,反映了黎族人民把龙当作高贵、吉祥、幸福和美好的象征。青蛙纹图案在民间流传很广,在黎族的传统观念里,青蛙有表达母爱和避邪的功能。反映在服饰上的蛙纹有严格的对称结构,图案以“田”字形纹样为主体,中间有四只具有抽象性的青蛙纹,用动和静的对比手法,显示青蛙在田间生活的主要特征,画面充实,节奏协调。有的地方的青蛙纹样,采用夸张与变形的表现手法,把青蛙前腿省略,后脚加长,表现出青蛙跃跃欲跳的神态,图案构思大胆,造型简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植物纹主要有木棉花、泥嫩花、龙骨花、竹叶花等花卉,以及藤、树木、青草等。常见的有木棉纹、花草纹等。木棉是黎族纺织的主要原料之一,黎族妇女普遍喜欢用木棉纹样做为织锦纹样,图案以木棉树为主,有根部、分枝,分枝下有钥匙纹(又称“任意花”),还有花和绿叶,以此象征根深叶茂,家庭美满幸福。花草纹流行于五指山地区一带服饰图案纹样,图案以长柱形花纹作族系标志,整体纹饰近似汉文的倒“巾”字形,上有野草和菱形连续纹样。寓意根深叶茂,家族人丁兴旺,繁衍生息。
几何纹是利用直线、平行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组成的纹样,以抽象的图案表现在服饰上,反映出原始思维的某些特征。其内容丰富,色彩美观。
日常生活生产用具纹样主要有煮饭、玩球、纺织、农耕、扁担、禾叉等。这些纹样大多是黎族妇女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理解,凭借自己的艺术想象,加工创作出来的。
自然界现象的纹样主要包括日月、星辰、雷电、水火等。黎族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对自然的崇拜一直影响着织锦图案的发展。
汉字符号纹样有喜字、福字、禄字、寿字、万字等。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织锦图案因受汉文化的影响,有些图案逐渐采用汉字符号。这些汉文字体现在服饰上,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能够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黎族织锦图案的取材,多采用平日喜闻乐见的自然景物,这些图案在造型上,稚拙夸张,构思大胆巧妙,人们运用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纹饰,把人物的动作或活动,自然物中的鱼虫鸟,山川景物,日月星辰等图案,抽象地在服饰或龙被上表现出来,构成既淳朴又绚丽且有装饰风格的花纹图案。在构图上,主要以母体图案组成,子体图案作陪衬。一般是母体图案多为人形纹,子体图案为动植物纹及其他纹样。结构严谨,主次分明。在色彩上,以黑色为主,黑色表示吉祥、庄重和驱邪逐妖;红色,以红见喜,表示兴旺、尊严、权贵;黄色表示快乐、平安长寿;白色视为纯洁素雅、吉祥如意。表现在织锦上,有深有浅,有对比色有调和色,搭配和谐。黎族妇女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纺织工艺把大自然中吉祥或美的物体内涵,织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也织出她们的思想和情感。
长期以来,黎族妇女在生产劳动实践和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形成了独具本民族风格的纺、染、织、绣等纺织技术。原始纺纱是用搅棉机去棉籽,把棉花或木棉花捻接成线,缠绕到手捻纺轮上。手捻纺纱是人类最古老的纺纱工艺。染色的原料以野生植物为主,矿物为辅。青、绿、蓝、黑等颜色多是采用植物叶染制;黄色用姜黄根茎染色;红色、棕色、褐色是利用树皮或树心材切片后投入少量草木灰或螺灰等煮水染制。织布主要采用踞腰织机,简称为腰机,由藤或树皮布腰带、腰力棍、木刀、拉经线棍、竹梳、竹纬线针、整绒梳等工具组成。在织布时,先手工挂经,绑住藤或树皮布腰带,用双足踩织机经线木棍,席地坐着织布。织花是用黑色或蓝黑色做底线(经线),根据图案的需要,用各种染色的线搭配,拉经线,投纬线(彩色线),用木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