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案鲁教版必修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1课时 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不连续界面及波速变化:
代码 名称 波速 A波(横波) B波(纵波) C 莫霍界面 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 古登堡界面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C以上为地壳,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地核(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2.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M地壳、N上地幔顶部,主要由岩石组成。
[温馨提示]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岩石按成因分类,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1)岩浆岩:
形成:
常见岩石:花岗岩和玄武岩。
(2)沉积岩:
形成:
常见岩石:石灰岩、砂岩、页岩。
(3)变质岩:
形成:
常见岩石: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是:上升冷却凝固,变质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化学沉积作用,重熔再生。
(2)意义:
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地貌景观。
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环境。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材料一 一队由各国地质学家组成的专家团,观察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多年之后,在出版的美国某月刊上发表报告,认为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阿法尔已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材料二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地区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裂缝长度迄今已由1 km增大至60 km。
(1)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其和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哪一圈层?
提示:地幔。
(2)裂缝从1 km延长到60 km,非洲大陆也将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哪一圈层?
提示:岩石圈。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征
——————— ———————
读图,回答1~3题。
1.岩石圈是指( )
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软流层以下的部分
D.地壳和软流层
2.图中m、n表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是纵波
B.n是横波
C.m传播速度较快
D.n在固态、液态、气态中都能传播
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是(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解析:1.B 2.D 3.D 第1题,根据教材,岩石圈是指上地幔上部的刚性盖层及整个地壳的部分。所以,选B。第2题,纵波在三态中传播,纵波、横波在莫霍界面处会突然加速,在古登堡界面处纵波波速会突然减弱,横波会突然消失,所以,m、n分别是横波、纵波,因此选D。第3题,选项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地壳最厚。
——————— ———————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四点二四公尺。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选自语文教材《人民英雄纪念碑》
(1)课文中的“花岗石”、“汉白玉”是同一类岩石吗?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花岗石即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的;汉白玉是大理岩,大理岩则是由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2)花岗石是否可以变成汉白玉呢?
提示:花岗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石灰岩,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可以形成汉白玉。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构成地壳的岩石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任何一种岩石都有诞生和消亡的过程,并且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 ———————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②代表外力作用。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⑤ D.⑥
2.我国某地地质钻探时,向下钻探100 m,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与该岩石是同类岩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对于三类岩石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花岗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玄武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B.板岩经过变质作用可以形成页岩
C.沉积岩内一定含有化石
D.乙和丙可以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从科学社 会 主 义理论到社 会 主 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俄国十月革 命的胜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 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 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过关检测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鲁教版必修.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小专题大智慧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__发展循环经济教学案鲁教版必修.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小专题大智慧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__发展循环经济课件鲁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案鲁教版必修.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鲁教版必修.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小专题大智慧浅析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教学案鲁教版必修.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过关检测四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鲁教版必修.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鲁教版必修.ppt
-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案鲁教版必修.doc
-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案鲁教版必修.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