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黎锦晖音乐文学作品的唯美主义倾向.docVIP

黎锦晖音乐文学作品的唯美主义倾向.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黎锦晖音乐文学作品的唯美主义倾向    “本剧完全以‘美’为主:人美、服装美、歌声美、姿态美、动作美;剧中人的品性、行为,无一不美……最要紧的一句话是美是好的。坏的不能叫美。美只是美,‘爱美的人只是爱美’!至于美以外的――什么规矩啊、习惯啊、成见啊,可没有工夫去管。”(黎锦晖《七姊妹游花园》“旨趣”,中华书局,1928年版)这是黎锦晖在歌舞剧《七姊妹游花园》“旨趣”中对“美”的一番言论,正是这番言论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批判,被认为是唯美主义,黎锦晖也成为了五四时期中国唯美主义的代言人。       一、黎锦晖唯美主义与西方唯美主义之异同      西方的唯美主义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盛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唯美主义以沃尔特?裴特在其专著《文艺复兴》中“为艺术而艺术”一语为口号。究其实质就是要求艺术“再现”自己。唯美主义的信条就是希望将“艺术的生活,或生活的艺术”二者等同起来,从而以追求一种理想的“纯真的美”为最好的人生职业。   唯美主义作家和艺术家们推崇艺术而贬低生活,主张文学艺术无需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艺术本身才是世界本质的展现。他们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地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    黎锦晖对西方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不排斥的,而他“美就是美”的艺术观念无疑也紧扣了这一点:“至于音乐关系于国运之兴衰,与民气有颓废或振作的关系,即便孔子再生,也不免含着微笑喟然叹曰‘杀鸡焉用牛刀’。不懂一点科学的‘老粗’也明白‘肚里饥,身上冷凄凄,男中音高唱爱群爱国,一旁配着妻哭儿啼,凭你的音乐怎样雄壮,到末了一样饿扁归西’。所以用极浅近的常识来断定,所谓‘音乐与国家民族之关系’,国富民强,音乐自然雄壮而快畅,若是国弱民穷,凭你请上六双莫扎特,一打贝多芬,苦于写不出‘治饿驱寒’的曲子,也是枉然。”(黎锦晖《明月歌曲一二八首?引言》,大众书局,1936年版)    他的作品里也体现了对“形式美”的追求。如歌舞剧《七姊妹游花园》服装就很美,七个姐妹各出场七次,换了四十九套衣服,这种豪华的舞装使外国人也为之叹服。他在歌舞剧《三蝴蝶》卷头语中就有这样的观点:“虫类中有蝴蝶,这真是虫类的光荣!她们的衣裳多么华丽!她们的姿态多么活泼!她们的举止多么高洁!她们的生活多么甜蜜!”(黎锦晖《三蝴蝶》“卷头语”,中华书局,1928年版)黎锦晖本人把这种观念称之为“为歌舞而歌舞”。    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黎锦晖的观念与西方唯美主义还是有着极大的不同:西方的这股思潮是将艺术视为无须任何外在的存在目的的自足的存在;而黎锦晖代表的唯美主义,则是以一种个体对艺术的取舍观念来对抗社会上通常流行的功利性音乐观念。他的音乐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美”的内涵是十分具体的――“能懂得这一层道理的人,必有美的知识、美的心、美的人格、美的情,才是一个美而又美、真真美得很的人!”(黎锦晖《七姊妹游花园》“旨趣”,中华书局,1928年版)      二、黎锦晖之唯美主义内涵      1.真善美的统一   黑格尔指出“美是理念”,“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2页)美是特殊与普遍、主观与客观、本质与现象在理念中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对艺术的内容,不仅要求真,而且要求善。也就是说,美不但要以真为基础,而且必须和善相联系。艺术的真正职责就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只有当它成为人类的最深刻的旨趣以及心灵的最深广的真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时,艺术才算尽了它的最高的职责。可见,黑格尔所说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也就是说,美是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普遍与特殊的统一,即真与善的统一。艺术评论家朱应鹏曾著文指出黎氏歌舞作品的三点倾向:“锦晖君作品的倾向,已经到‘注意现世思想’、‘表人体的活泼、健康与美丽’、‘注重感情教育――特别是爱的教育’。这几方面,是中国教育所反对的,也是新大陆回来的教育家所不懂的,我们当然!”(朱应鹏《关于歌舞会的话》,见1930年《申报》)他对黎氏创作倾向的三点评价虽然在当时遭受了批评和谩骂,但从现在来看是十分中肯的,体现了真善美的统一。    “真”作为认识论的范畴,指“合规律性”,是跟客观事物相符合的,与客观规律相符合的。黎锦晖作品内容善于通过神话、寓言的题材和比喻、象征的手法表现“现世思想”,它的很多作品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的真实反映。如“《可怜的秋香》――同情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社会贫富不平等现象。《葡萄仙子》――保卫劳动果实,终结时提及‘天下一家’,近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