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伊利亚特》宗教祭祀中的神话精神
[摘要]史诗《伊利亚特》的成型具有多方面因素,其中浓厚的“神话精神”是史诗成型的“原动力”。它曾蔓延于古希腊世界,充斥着原始初民的精神和心灵,体现于人类早期昌盛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及祭祀活动,这是长篇口头史诗《伊利亚特》得以串联、产生、成熟和流传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伊利亚特》;神话精神;宗教;祭祀
神话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意识,它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有史以来沉淀在人类心灵底层普遍且共同的诸般本能及经验的遗存,包括生物遗存与文化遗存――都依附于先民绝对的“神话”之中,即先民知神、信神、敬神、惧神的共同心理。他们相信神话绝非虚构和渺茫,而是事实,是历史,是真理。这主要渗透在成熟的宗教集体氛围、依托于巫术祭祀仪式等活动,根深蒂固地蔓延在古希腊先民的生活世界和心理世界中。理清史诗《伊利亚特》各卷诸神影响凡世生活的“清单”,便可充分说明这一事实。
一、渗透在宗教氛围中的神话精神
《伊利亚特》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一本历史著作,也是一册形象的古代宗教文化史。从神的身份、地位到司掌的权力,从祭祀的言语表述到仪式的细节过程,包括供品的选择,数量、价值,祭司主持仪式的祷文、许愿、宣誓、祭祀姿势,如仰望天空、双臂高举、注视神的居所奥林匹斯山或俯身趋地向冥府祈祷;从仪式开始的“净手”到祭奠结束后必须品尝牺牲的特定部位(如心脏)以及隆重的竞技运动比赛,都详尽清晰地向众人展示。神话和仪式旨在提醒人们“否极”才能“泰来”,必须通过虔诚的祷告、丰盛的祭品、艰苦的斗争才能达到目的。
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公共祭神活动或宗教节日庆典与战争一样,都是城邦头等大事,是公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据统计,古典时代全希腊的宗教节日已知的就已超过300个,分布在希腊全境250个地方,分别祭祀400个以上的神祗。柏拉图认为最好是“每天都有一个节日,以便至少每天都有一个行政长官代表城邦公民向某个神或半神献祭。”可想,之前的荷马时代祭神更是“泛滥成灾”。希腊人坚信敬神必须通过崇拜的具体仪式诸如节日、竞技、神谕和祭祀来实施。弗雷泽说古希腊人“努力通过祈祷、献祭等温和谄媚手段以求哄诱安抚顽固暴躁、变幻莫测的神灵”所以,海神波塞冬欢喜的看见牺牲在属于自己的赫利克尼奥斯祭坛,宙斯偏袒赫克托尔的理由是“他从没有少给过供品,我的祭坛从没有缺少同样的宴飨:奠下的酒肉,这些是我们应得的礼物。”涅斯托尔回忆当年打胜战时则需“战利品分配完毕,全城普祭神明。”行军过程顺利也得给大神及当地神献祭,“给全能的宙斯献丰盛的祭品,给阿尔费奥斯河神和渡塞冬各献―头牛,给目光炯炯的雅典娜献了头未驾过轭的牛犊。”相反,澳纽斯国王因没有把葡萄园的初次收获献祭,而遭到神的报应。荷马借用菲尼克斯教育阿喀琉斯的忠言概括了人与神明的关系“天上的神明也会变得温和,他们有的是更高的美德、荣誉和力量。人们用献祭、可喜的许愿、奠酒、牺牲的香气向他们诚恳祈求,使他们息怒,人犯规犯罪就这样傲。”一方面,神话精神的根深蒂固使宗教仪式繁盛,另一方面不同的宗教仪式又使大量的神话题材被不断翻炒、组合、创新,几乎遍及荷马前后时代世人的精神理解范畴。《伊利亚特》之雏形正是在迎合宗教仪式中所需的神话精神而逐渐被串联起来的一串“项链”。首先,荷马时代前后一定曾流传许多长短不一的诵神诗歌,或是为不同场合祭祀专门进行创作的各类哀歌、祷词、赞歌等;或是史前散文化的民间谣曲。费尼根认为史诗最初的形式大致是:“相当松散的一组独立情节单元,在不同场合被讲述,因而不必视之为一部独立的艺术作品。”在遗留后世残缺的英雄诗系,如《俄狄浦斯之歌》《忒拜之歌》和《后生们》大抵都只有六七千行,赫西俄德的《神谱》1020行、《工作与时日》828行,这些作品都是短篇,但与《伊利亚特》相似,都以吁请神明护佑灵感开头。可以肯定,史诗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散文体至韵文体、短幅至长篇、简单到复杂、口头至文学创作的演变过程。罗念生老前辈也认为“史诗富有生命力,有千余年的历史,作品只有少数几部完整的传下来。荷马史诗以前,很可能有赞美英雄的颂歌、传说,甚至有史诗。”其次,宗教祭祀实质也是古代思想教育、精神影响的集体课堂。仪式上当训诫人们要控制愤怒,崇敬神祗,成为“仁慈的人的心灵”,祭司便会举出众人所知的正反榜样的“事实”,如“祈求女神与蛊惑女神…英雄阿喀琉斯”或“墨勒阿格罗斯”等神话。每个神话又旁生多个相关的细小传说。于是,环环相扣,如“洋葱”般,更大更长更丰富的神话史诗便逐渐贴聚而成。
发端于宗教活动的史诗,流传也与其相关。远古时期,能言善辩的都是具有特殊身份地位的人,祭司就是最明显的一类,他们有机会“表演”也有让人相信的“特权”。许多从事神话学研究的学者认为荷马极可能就是古代某位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