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伯牙绝弦》讲述了一个“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又痛失知音的故事,我在上课前先用ppt出示高山流水的图片,并配上音乐,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导入:在音乐背景下,ppt出示中国画卷缓缓展开的画面和画卷展开时白衣琴师优雅弹琴的画面,教师有感情的介绍,并由“古琴”入手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课前一幅高山流水的画面,一曲高山流水的乐声,初步对学生进行了情感的熏陶,紧接着在高山流水的音乐下,中国画卷,白衣琴师这些唯美的画面相继出现,加上教师动人的介绍,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跟随老师一起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了解那一曲荡气回肠的知音故事。 导入语 1课前出示高山流水画面并配上音乐 2.08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还记得吗? 3.在那场盛大的奥运会上有一个场面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示画面)在这一场充满意境的中国画卷缓缓铺陈开来的时候,一位白衣琴师手抚一把古琴,琴弦拨动之间流淌出优美的音乐,古琴使我们中国非常古老的民族乐器,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借助琴声来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咱们今天要来学习的故事就和古琴有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有两个人,就是借助一把古琴,借助艺术的魅力,在茫茫人海中结缘,并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佳话,感受伯牙绝弦背后的故事。 4.齐读课题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等方面都有难度,所以借助注释理解词语。读通文本并掌握一定的朗读。学习文言文的技巧方法,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难点,同时《伯牙绝弦》又讲述了一个“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感人故事,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受知音文化也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重点兼难点,因此鉴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大的环节: 1.解题质疑,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走进文本,体会得知音的喜悦。 3.入情入境,体会失知音的绝望。 4.回顾总结,背诵全文。 教学活动简述 一.质疑.读文 1. 课前都预习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弦”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强调学习古文的一种方法—结合注释理解) 2. 连起来“伯牙绝弦”怎么解释呢?(引导学生说出伯牙再也不弹琴了,强调文言文的另一种学习方法—变通) 3. 课题理解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 4. 打开书137页,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的读两遍课文,看看能不能试着解决疑问。 5. 读完课文了,谁能试着解决一下自己的疑问呢?你从哪里获得的信息呢?(出示:子期死……终身不复鼓) 6. 你找到的这个句子也是这篇古文中特别难读的句子,能不能先来理解一下。(强调“谓”“乃”的意思) 7. 根据我们的经验,在五年记得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古文,你们还记不记得,在朗读古文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停顿)根据刚才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谁能试着来读一读?(帮助学生总结,在朗读古文时我们可以根据意思来停顿) 8. 这毕竟是一篇古文啊,还有哪些句子你认为比较难读,或者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呢?(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既可以检查同学们有没有充分预习,又要帮助学生总结文言文朗读的第二种停顿形式,即根据语气词来停顿) 9. 难度的句子都会了,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篇古文,注意要读出节奏哦! 二.走进文本.体会得知音的喜悦 1. 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伯牙和子期的关系?(知音) 2.伯牙和子期原本并不相识,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了知音呢?(古琴) 3.伯牙擅长的是—弹琴,钟子期擅长的是—听,从哪句话可以获得这个信息?(“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4.从文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伯牙和子期真的是一个善鼓,一个善听?(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能不能先解释一下这句话?(强调善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的解释) 5.像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当中是很常见的。善哉是钟子期在听到俞伯牙的琴声之后,所发出的由衷的感慨,用我们今天得话就是?(太好了.好啊.好棒啊……) 6.假如此刻你就是钟子期,伯牙得琴声悠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巅,善听的子期们,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巍峨的.高大的.高耸入云的等等…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