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从同题会课《林冲捧打洪教头》谈起.doc

小学语文论文:从同题会课《林冲捧打洪教头》谈起.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从同题会课《林冲捧打洪教头》谈起

寻找有效教学的根 ──从同题会课《林冲捧打洪教头》谈起   内容摘要 有效教学的研讨正方兴未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用同题会课《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所受到的启发,来审视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偏差,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模糊,对教学方法选择的失误,都会严重影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有效的文本解读、有效的目标确立、有效的选择等方面去伪存真,去繁就简,让语文教学摒弃浮夸,回归本真、提高效率。 关键词 有效 文本 目标 方法 我有幸参加了在淮安市实验小学举办的江苏省第19届“教海探航?一品梅杯”征文颁奖大会,聆听了三位青年教师与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同题会课《林冲棒打洪教头》。可谓“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四人的同课异构,引发我对有效教学的思考,开始重新审视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找出我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缺憾。抛砖引玉,以此引发大家对当今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深度思考。 美国加里?D.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指出,要进行有效教学,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效教师,在目标编写、课时计划、教学策略、提问技巧以及课堂管理和学习者评估等教学常规方面表现良性效果。 促进有效教学有五种关键行为:1、清晰授课;2、多样化教学;3、任务导向;4、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5、确保学生成功率。 前三位青年教师对这节课也都作了精心准备,在教学常规方面都有展现出了良性效果。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位用三种复述课文的方式统领全文,一位用指导学生说评书的方式了解人物,一位用细细解读的方式品悟人物。他们都具备了上述五种有效教学的行为,但课堂中为什么却不如于永正老师那样有语文味呢? 撩开五彩缤纷的面纱,抛却浮华嘈杂的外衣,细细解剖,主要原因是因为在文本解读、目标确立、方法选择上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这样才能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有效的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虽然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这毕竟是基于《哈姆莱特》的解读。如果离开《哈姆莱特》去谈“哈姆莱特”,那只是你眼中“哈姆莱特”,而非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所以,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五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的课文。它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九回,是经编者改编。这篇课文文学性强,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鲜明可感。 对于这样的题材、体裁、内容、人物、事件等,解读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允许教者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也允许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所有这一切,应该建立在对此文本的深度解读上。 毋庸置疑,《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所塑造的108位梁山好汉的形 象栩栩如生,深入人心。这些人物,是文学中的典范。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寻找共同认同的价值。因为编者正面认同了文本中蕴含的人文价值。作为教材,文本价值不容置疑,不容戏说或曲解。只有好好地解读教材,才能充分发挥文本价值的最大功效。 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通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表现人物,刻画人物形 象,从艺术角度去欣赏人物,达到艺术审美的目的。从而引导孩子去学习、欣赏文学经典,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名著的魅力,沉淀民族文化的精华。 那么文本价值定位在哪里? 名著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亲近人物,喜爱经典,就需要通过品读 文章中的语言、动作来了解人物内心,突出人物形象。 《水浒传》成为教材,是从成人立场向儿童立场的转换,把握文本精神实质,教师的价值解读不等于学生的解读。要把握学生的心理,深入浅出。 通过对文学语言、结构、文本意韵的解读,在人物的对比中认识人物,认识好汉,全面认识林冲。 所以,对文本中林冲这个文学形象的解读,就成了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根。“落叶归根”,所有的文学语言,就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位教师都是抓住了林冲武艺高强、谦虚有礼来解读的。第三位老师则是抓住了林冲性格中的“忍”字作文章,引领学生进行解读。 [片段一] 师:学了这课以后,林冲又是怎样的人?请说说你的认识。 生:武艺高强,谦虚,能忍。 生:不贪财的人。 生:不想炫耀武艺的人。 师:人们在品读水浒传时,都觉得林冲能忍。这在《水浒传》前面几回中也有。 生:高衙内调戏林冲的妻子,他忍了。 生:误入白虎堂,遭高太尉陷害,他忍了。 生:被高太尉发配沧州,他忍了。 生:在野猪林面临死亡,被鲁智深所救,他也忍了。 师:随着故事的发展,林冲的性格有没有变化。(出示:“风雪山神庙”片断) 生:(默读)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林冲? 生:林冲忍无可忍。 师:是啊,林冲从受到欺辱而一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