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ppt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ppt

  1. 1、本文档共2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二、?西晋的短期统一(265年—316年) 三、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南北对立(317年—420年) 绪论:南北分途与历史出口 四、南北分治与对峙(420年—589年)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 2、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起义 北魏自孝文帝改革后,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民族矛盾有所缓和,社会也比较安定。但是,由于改革是在“以贵承贵,以贱袭贱”的原则下进行的,不可能使阶级关系获得多大调整。特别是改革是按照汉族门阀士族的模式进行的,使改革后的北魏政权,实际上是鲜卑族的门阀士族与汉族门阀士族的联合统治。孝文帝死后,北魏政治日趋腐朽,到了后期,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六镇起义河北起义,关陇起义等。 北魏初年,为了拱卫首都,防止柔然族的入侵,遂在平城以北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各镇派重兵戍守,由鲜卑贵族担任镇将。 北魏末年起义示意图 自孝明帝以后,北魏统治集团日益腐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迅速激化。而北魏六镇则成了社会矛盾的交织点,于是便在524年爆发了六镇起义,接着又相继爆发了河北起义和关陇起义,起义烽火迅速燃遍今内蒙古、 河北、关陇等广大北方地区,直到531年,起义才被镇压下去。 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义,长达八年(523-531年)之久,参加者有百万之众。它的特点是,北方各族被压迫被剥削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北魏统治阶级。这些起义,不仅有力地打击了北魏的腐朽统治,扫荡了门阀士族的势力,而且起义军还包括汉、鲜卑、匈奴、敕勒、丁零、氐、羌等各族群众。他们在斗争中加强了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减少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隔阂,因而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为隋、唐时期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在平定侯景之乱中,梁朝大将陈霸先扩大了权力,557年, 他废梁敬帝萧方智自立为帝(陈武帝),改国号为陈,史称陈或南陈(557-589年)。 陈朝是南方最弱小的王朝。它的统治仅限于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东南一隅。因为陈霸先称帝后,得不到各地武将的拥护,南方许多庶族豪强,也多乘侯景之乱自署州郡牧守,不奉陈朝法度,所以陈朝的政局很不稳定。陈朝的社会经济,由于遭受侯景之乱的严重破坏,凋敝不堪。因此,陈朝既无力制止内战,又无力抵抗北朝的进攻。陈后主(陈叔宝)继位后,荒淫奢侈,剥削严苛,政治更加昏暗。而这时北方的隋朝逐渐强大起来。589年,隋军大举南下,攻破建康, 俘虏陈后主,陈遂灭。全国又归于统一。 陈朝世系表(? 557 年—589 年): 1 、陈武帝陈霸先 (557-559) 2、 陈文帝陈蒨 (559-566) 3、 陈废帝陈伯宗 (566-568) 4 、陈宣帝陈顼 (569-582) 5 、陈后主陈叔宝 (582-589) 陈武帝陈霸先像 南 朝 的 内 争 2、门阀士族的衰落 南朝时期,政治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士庶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形成于魏晋之交、鼎盛于东晋时期的门阀士族,自东晋末年以来开始走向衰落后,到南朝时更趋衰落,而寒门庶族的地位则在迅速上升,有的甚至跨入了皇族和高级士族的行列。 南朝时期,门阀士族的衰落是经济关系的变化和各种社会斗争的打击以及自身腐朽所造成的结果,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家族关系的变化动摇了门阀士族依存的经济基础。 门阀士族在家族分化的过程中,破坏了家族的经济统一削弱了家族的经济实力。 ◆各朝政府多次实行的土断和检籍以及放免奴客等措施,使门阀士族控制的依附人口大为减少,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这也从一个方面削弱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力量。 ◆农民反抗斗争的沉重打击,对门阀士族的衰落也起了重要作用。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许多士族官僚被杀,大地主田庄被毁,有的家族甚至“阖门遇祸,资产无遗”,门阀士族势力因此而大为削弱。 ◆统治集团的内争及其自相残杀,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 ◆ 门阀士族自身的极端腐朽性,也是其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门阀士族的衰落,逐渐丧失了统治的能力,便不得不把统治权拱手让给以刘裕为代表的庶族寒门地主。刘裕建立的刘宋,虽然仍是士族与寒门联合统治的政权但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的势力从此开始了此消彼长的过程。在南朝一百七十年间,士族地主的政治势力由盛到衰,最后完全丧失政治实权,而庶族寒门则逐渐兴起,直至完全掌管军政要职。 门阀士族的衰落 门阀士族的衰落 ——刘禹锡:《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