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0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01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OF CHINA 扬州大学医学院中医学系 教师:李宁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一.概念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即把中西医药相互融合、合并、合一、统一,从而创立我国的新医药学。就目前而言,中西医结合仅仅是临床治疗方法上的应用结合,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结合(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结合)任重而道远。 中医学与西医学源于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学术形成的区别在于:中医学是经验归纳,西医学是实验演译;在理论构建上,中医学采用宏观思辨,西医学采用微观观察;在思维方法上,中医学应用形象思维,西医学应用逻辑思维;在知识应用上,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西医学以辨病论治为基础。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应用学科。其定义为: 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产生的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由于中医骨伤科学对骨骼认识与西医学有着趋同性,大大缓解了两者之间的排斥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上的取长补短,相互发挥各自的优势,也是当今其它学科难以达到的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应用学科。其定义为: 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产生的新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由于中医骨伤科学对骨骼认识与西医学有着趋同性,大大缓解了两者之间的排斥性,因此在临床治疗上的取长补短,相互发挥各自的优势,也是当今其它学科难以达到的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 治疗方法 ①理伤按摩手法——抚摸、按压(肿胀处)减轻症状 ②外用药物——树叶、草茎涂裹伤口可止血、止痛、消肿排脓 ③熨灸法——烤火取暖 在原始的简单治疗中,逐渐发现具有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作用的药物、从而形成外治的方法。 起因:人类思维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①“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山海经》),“砭,以石刺病也”。石针、骨针——新石器时代 公元220-960年的三国至魏晋、隋唐五代时期,晋代葛洪著有《肘后救率方》,在世界上最先发明下颌关节复位法,并认为骨折必需固定。 隋代巢元方 《诸病源候议》提出“创伤必须缝合”,并记载了破伤风的症状及并发症,对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作了症状描述和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唐代蔺道人著有《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我国现存第一本伤科专著,书中分“骨折”与“脱位”,“闭合性”与“开放性”,“陈旧”与“新鲜”,认为:“凡损,一月尚可整理,久则不可。”在手法运用中,首提拔伸、捺正两种方法,治疗包括正复、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 主要贡献在: 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将脱位分为前脱位、后脱位两种。 肩关节脱位——靠背椅式整复法。 肩关节脱位——手牵足蹬法复位。 公元960-1380年的宋元时期,蒙古统治中原,以善骑猎射的特点而使受伤机会颇多。中医伤科在实践应用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中医骨伤科学理论难以做到深入细致的说明是其缺点。 宋代《太平圣惠方》专列“折伤门”、“金疮门”,主张采用柳木板固定骨折; 《医说》中有切除死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折并发骨髓炎的成功案例。此外《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在伤科具有代表性的成就: ①整理元代以前的成就,并创新与发展,使骨折与关节脱位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更加完善。如将踝关节骨折分为内翻与外翻两型。并按照不同类型施用不同手法复位。 ②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公元1368-1840年的明清时期,中医伤科有了蓬勃发展。 明代朱萧著有《普济方》其主要贡献有: ①桡骨远端骨折—— colles骨折(即对伸 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比西方早400年 ②悬吊牵引——快速颈椎骨折和脱位的复位。 ③还提出了以“粘膝不能开”和“不粘膝”的鉴别髋关节后脱位和前脱位的诊断方法。 ④用按压复位法复位髌骨骨折,并使用抱膝圈固定。 同时,薛己撰《整体类要》,提出“肢体损于外,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强调中医骨伤科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 清代吴谦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清代以前的骨伤经验,对人体各部位的骨度、内外治法最为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