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美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代美术

中西方美术史—五代美术 第一节 概述 一:时间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第一节 概述 二:时代背景 五代是绘画艺术全面繁荣的时期,人物画广阔地反映了社生活,表现贵族生活的绘画仍占相当比重,尤其以学院作品最为突出。 第二节 五代传世作品 1、人物画家周文矩、顾闳中 顾闳中是五代时著名的人物画家,南唐后主李煜时(公元570—583年)为画院翰林待诏。关于 其生卒年代已无从考证,在史料中关于他的创作活动记载甚少,韩熙载是探讨和研究其创作思 想和艺术成就的重要作品依据。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后逃往南方避乱,曾任南唐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等官。由于当时江南战争较少,有比较优越的自然与生产条件,官僚士大夫的生活奢侈糜烂,大多蓄有歌伎(或称家姬、乐伎)。据史书记载,韩熙载家即有歌伎40余人。韩熙载有政治才干,艺术上也颇具造诣,懂音乐,能歌善舞,擅长诗文书画。但他眼见南唐国势日衰,痛心贵族官僚的争权夺利,不愿出任宰相,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南唐后主李煜听说韩熙载生活“荒纵”,即派画院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看其纵情声色的场面,目识心记,回来后画成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卷》。该卷钤有自南史弥远绍动印到近代张大千的收藏印记共计四十六方. 著录于《庚子销夏记》、《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该图卷旧传为顾闳中所作,今书画鉴定界有些人士认定为宋人摹本。  据记载,韩熙载原为北方人,其父在后唐时曾任平卢节度副使,后被明宗所杀,此后其逃往南 唐,曾有统一中原之志,并多次参政,但终不被重用。其晚年浪迹歌舞,表示了对封建礼教的藐视 与抗争,更是对其政治上失意的一种寄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后主李煜想起用他为相。为了对其 生活进行考证,命画院待诏顾闳中潜进韩府,通过目识心记画成了《夜宴图》。在顾闳中笔下的韩 熙载,美髯飘然,神态轩昂,举止高逸,全然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忠正耿直的高士;又是一个多才多 艺“审音能舞”的才子,人物刻画逼真,情态生动,表现了韩熙载超脱不俗而又沉郁寡欢的复杂心 理状态。 整幅作品共分五段完成,第一段“听乐”人物俯身凝神,以手按拍,十分传神;第二段“ 观舞”,韩熙载亲自击鼓伴奏,神态自若而专注;第三、四段“歇息”“清吹”,也都画的真实、 具体、自然;最后一段“尾声”宴散了人或携妾离去,或安置歇息,而韩熙载却一人独自站在那里 ,神态茫然,若有所思。整幅画面主要人物反复出现,可以说是一幅长卷式的连环画。画面第一段 之间的连接,处理得当,完全没有生硬和重复之感,使人感到若在其中。正如长卷山水画一样,把 人带到了画卷之中,可望、可行是也。其这种非同凡响的构图方式,使画面段落分明而统一,结构 完整而灵活,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 局部 周文矩 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生卒年月不详,五代著名的宫殿画家。昇元中已在宫廷作画,后主时任翰林待诏。工画人物,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族或文士生活为题材。风格近唐周昉而更纤丽,多用曲折战掣称为“战笔”的笔法表现衣纹,其线条挺健又略带抖动和顿挫。这一特点在当时影响很大。画的内容以“用意深远”著称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绢本设色 纵40.2厘米,横70.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重屏会棋图》 《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晋王景遂、齐王景达、江王景逖会棋的情景。头戴高帽居中观棋的长者即中主李璟,他比其他人都显得高大,手持盘合,两眼前视,若有所思;两个侧身坐胡床边对奕者为景达和景逖,他们相互观察着对方;中主旁边的观棋者即景遂。胡床后边的榻上置投壶、棋盘,环境简洁静雅。背后竖一长方形直角大屏风,屏风上画唐代诗人白居易《偶眠》诗意图,描写一老翁倚床而卧,一妇后立,三侍女捧褥毡,床后又立一三折屏风,上绘山水。因此图画“会棋”而又在屏风中画屏风,故名《重屏会棋图》。人物写实神情刻画精细,清秀儒雅的共性中又有各自身份和心理活动的区别。线描细劲曲折,略带起伏顿挫,即史载之所谓“战笔”。 五代·南唐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传 ) 《琉璃堂人物图》 《琉璃堂人物图》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的任所江宁玻璃堂与诗友李白、高适等聚会的情景。其后半段即《文苑图》部分,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