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工作方案.doc

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工作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方案研究 张登利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城经所 建设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对于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打造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探索山地特色城镇化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依托国家对贵州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长期制约贵州城镇化推进的限制性因素逐步消除,城镇化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平台建设进一步坚实,贵州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为建设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自然地理条件,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属近海近江近边的浅内陆地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山地和丘陵占92.5%,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呈现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特点。二是经济社会条件,2014年全省GDP达9251亿元,增速10.4%,排名全国第二,人均GDP为26393元,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03亿元。依靠经济总量的增加和投资规模扩大,城镇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历史文化条件,贵州历史文化悠久多彩,夜郎文化深远神秘、屯堡文化独枝绚丽、土司文化特色淳朴、“三线”文化厚重鲜明、长征文化光彩夺目、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城镇化发展的文明形态进一步丰富。四是城镇化空间格局条件,黔中城市群进入国家战略,贵安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全省城镇化空间初步形成以黔中城市群为主体、贵阳市和贵安新区为极核、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为中心、小城市和城镇为节点、小城镇为基础的空间发展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初步实现协调发展,城镇化发展空间分布进一步均衡。五是区域基础设施条件,2014年,贵州铁路通车里程2490余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79个县通高速。推进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建设等级以上航道2402公里。通航机场实现9个市州全覆盖,进出港游客增速全国第一。黔中水利枢纽一期主体工程、滋黔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建设,开工骨干水源工程40座。电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缅气入黔”工程实施,贵州迈入管道天然气时代。路、水、电、气等一系列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城镇化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六是已有发展平台,“5个100工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成效明显,“33668”扶贫工程、教育“9+3”计划稳步推进,“7+N朵云”工程推动大数据产业落地,全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获得国家批准,发展要素进一步聚集,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城镇化发展的平台建设进一步坚实。 主要实现路径如下: 尊重山地文化。围绕贵州山地特点,规划编制突出利用山地资源,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契合碎片化土地的集约利用,体现组团式、点状式、串珠式布局特点;鼓励城镇用地功能适度混合,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动节约用地;注重对地方文化元素的提炼和运用,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强化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异,防止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和城乡一样化。推进“多规融合”创新,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城乡规划由扩张型规划逐步向精明增长型规划转变。 建设山地城镇。优先划定田园、水系、湿地、林地等自然生态景观资源红线,限定城镇开发边界,引导城镇、村庄向坝子边缘、山地发展,向山要地、向天要地,提高山地在建设用地中的比例。规划建设省域绿道系统,绿道建设与山水环境、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山地体育等有机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小城镇创建以“生态、怀旧、文化旅游”为特征的“国际慢城”。建设生态型多梯度运动训练基地,发展新型生态体育城镇。 建设人文城镇。支持安顺屯堡—黄果树、仁怀茅台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支持安顺、黎平等城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立一批文化产业基地。鼓励个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示馆和传习所建设。实施“城镇脸谱”计划,各县(市、区)规定有地方特色或历史文化记忆的地区,创建城市标识“脸谱”。加强17个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研究,提炼应用地方文化元素符号,增加建筑的阅读性和可识别性。实施1000个传统村落保护,构建城—镇—村多层次的人文城镇体系。 建设海绵城市。积极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建设城镇人工湿地、下凹式绿地、植草场、可渗透路面、透水性广场等可透水项目,构建城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提高城镇蓄水、滞水和渗水能力,减少对城镇地形地貌和水系的破坏。大力推进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建设,建成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考核一体化、建设前后径流量不增加、城市开发径流管理排放管理和收费制度配套的国家级示范区。到2017年,争取新增1—3个海绵城市国家试点;积极开展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到2020年全省设市城市海绵城市试点全覆盖。 推动城市新区与老城区衔接协调差异发展。科学定位城市新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