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尔尼公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电子邮件系统.PPT

伯尔尼公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电子邮件系统.PPT

  1. 1、本文档共1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伯尔尼公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电子邮件系统

著作权法 王迁 著 第一章 著作权制度的基本问题 本章导读 著作权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与复制和传播技术的进步有密切关系。从印刷术、电子技术到网络技术,每一次巨大的技术进步都会催生出新的著作权客体和专有权利,因此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学习著作权法律制度。作为概论,本章主要论述了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制度的产生、著作权制度的正当性,以及著作权的特征。 第一节著作权的概念 著作权是著作权法赋予民事主体对作品及相关客体所享有的权利。其中最为重要的权利类型是“排他权利”,又称“专有权利”(exclusive rights),意为阻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特定行为的权利,如复制权、发行权等。 第一节著作权的概念 一、狭义著作权与邻接权 “著作权”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著作权仅指作者和从作者手中继受权利的人对作品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 广义的著作权还包括邻接权,即作者之外的民事主体对作品之外的客体享有的一系列权利。邻接权在我国依《著作权法》的规定特指表演者对其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广播组织对其播出的节目信号和出版者对其设计的版式享有的权利。 狭义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关键区别在客体,而不在主体。换言之,不能因为权利的享有者是作者之外的其他人或组织,就认为该权利是邻接权。这是因为作者可以将其狭义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转让或许可给他人。 第一节著作权的概念 二、著作权与版权 与“著作权”这一术语经常替换使用的是“版权”。“著作权”与“版权”这两个术语从词源来看存在很大差别。“版权”(copyright)是英美法系的概念。从其英文原词可以看出,版权的最初意思就是控制复制件的权利,是为了阻止他人未经许可复制作品、损害作者经济利益而由法律创设的权利。英美法系国家并未将版权看成所谓的“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而是将它视作鼓励、刺激创作作品的公共政策的产物。与此相适应,版权的侧重点也在于保护作者的财产权利(又称经济权利)。 而“著作权”是大陆法系的概念,其原意为“作者权”(authors right)。与英美法系的版权法相比,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将作品更多地视为作者人格的延伸和精神的反映,并非普通的财产。因此,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非常注重保护作者的人身权利(又称精神权利)。 第二节著作权制度的产生 应当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与其他财产权制度相比,著作权制度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在著作权制度正式产生之前,曾经出现过部分出版商享有印刷出版作品特权的现象。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特权与著作权有几分相似,其都可以阻止其他出版商擅自印刷出版作品,但两者存在着本质差异。 一、特许出版权 二、现代著作权制度的产生 第三节知识、财产及著作权制度的正当性 一、知识与财产 二、著作权制度的正当性 在英美法系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是功利主义的正当性解释,即认为版权并非一种天赋人权,而是立法者为了鼓励、刺激更多的人投身于特定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如创作作品,进行发明创造等),而通过立法创设的权利。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陆法系国家则更多地从天赋人权的角度去解释法律创设著作权的正当性,即认为著作权是一种自然权利,作者只要创作出了作品,国家就有义务保护其著作权。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其名著《政府论》中关于“劳动财产权”的学说,也经常被用于论证著作权的自然权利属性。 本书作者认为:功利主义的正当性解释更符合现代著作权法的现实。当然,“自然权利说”可以成为有益的补充,因为其更适合解释保护精神权利的正当性。 第四节著作权和其他知识产权区别于物权的特征 虽然物权与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都是财产权当然,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利不属于财产权。,但与物权相比,著作权和其他知识产权不仅历史要短得多,而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 一、客体不是物(客体与物质载体可分离) 二、是排他权而非自用权 (一)著作权与作者能否、如何利用自己的作品无关 (二)所有权人对物的“自用”与著作权人对作品的“自用” (三)著作权的“排他”与所有权的“排他” 三、地域性 四、时间性 第二章 著作权的客体:作品 本章导读 狭义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关键区别在于客体不同。只有对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才能享有狭义著作权,作品的创作者才能被称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者”。对作品之外的劳动成果只能享有邻接权,该劳动成果的创造者不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者”。本章所使用的“著作权”为狭义概念,因此,本章标题“著作权的客体”即指由作者创作,并对其享有狭义著作权的作品。本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于判断何种劳动成果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第一节作品的概念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作品”一词,但许多“作品”并非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对“作品”所下的定义是:“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