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对顾炎武史学的继承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PDFVIP

吕思勉对顾炎武史学的继承与发展-华东师范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JOURNALOF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 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No.6,2013 吕思勉对顾炎武史学的继承与发展 李 波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泰安,271018)   摘 要:吕思勉深受清代学风的影响,循前代学者先读书、后做学问的传统路径,依托读史札记展 开学术研究。在清代史作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推顾炎武的《日知录》。吕思勉较好地继承了顾炎武 博证求通的治学特点、阅读文献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世致用的撰述旨趣,在此基础上,他 又积极因应时潮,采用新的学术眼光与知识理念研治史学,在治史成就上取得了超越前贤的新进展。   关键词:吕思勉;顾炎武;读史札记   自20世纪初新史学兴起以来,治学观念与方法上的趋新求变已成为史学界的风潮,然而回望过去 一百余年间的新史学建设之途,许多成果显著并卓然成家的学者,往往不仅学术理念骛新,而且旧学根 柢丰厚,吕思勉即为其中的一位代表。20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发展,一方面是受到了西潮的冲击与震荡; 一方面则是源自从前的传统,其中较直接的当然是清代学术的传统。吕思勉在晚年所作的《自述》一文 中讲道:“少时读史,最爱《日知录》、《廿二史札记》,稍长,亦服膺《十七史商榷》、《癸巳类稿》。今自检 ① 点,于顾先生殊愧望尘,与余家差可肩随耳。” 这番带有自我总结意味的叙述,充分显现出吕思勉与清 代史学之间深厚的学术关联;吕思勉认为自己的学术成就可与赵翼、王鸣盛、俞正燮等清乾嘉史家比 肩,对于顾炎武则自称“殊愧望尘”,这固然表明了他对顾氏之学的宗仰,其实又未始不是对本人学术的 一种自期甚或自许。吕思勉治史深受顾炎武史学的影响,本文即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对二者关系试作 探讨。 一 梁启超曾称赞“清儒之治学,纯用归纳法,纯用科学精神”。他总结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大抵当 时好学之士,每人必置一‘札记册子’,每读书有心得则记焉。盖清学祖顾炎武,而炎武精神传于后者在 其《日知录》。”对《日知录》等清代札记的价值,梁启超评价甚高,称:“各家札记,粗细之程度不同,即同 一书中,每条价值亦有差别;有纯属原料性质者(对于一事项初下注意的观察者),有渐成为粗制品者 (胪列比较而附以自己意见者),有已成精品者(意见经反覆引证后认为定说者),而原料与粗制品,皆 足为后人精制所取资,此其所以可贵也。要之当时学者喜用札记,实一种困知勉行工夫,其所以能绵密 ②用读史札记的方法求学问,确实能够做到绵密深入而有创获, 深入而有创获者,颇恃此;而今亡矣。” 梁启超感叹此种方法“而今亡矣”,却不知下这种困知勉行工夫的后起者尚有吕思勉。 吕思勉生平从未有进入新式学堂的学习经历,其学术根柢植基于早年所接受的传统式教育,如他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吕思勉史学研究”(12BZS003)的阶段性成果。 ① 吕思勉:《自述》,《吕思勉论学丛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756页。 ②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5—187页。 3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 ① 在谈论自己早年的求学生涯时所言:“少时得益于父母师友。” 而少年时代父母师友所传授他的,自然 是清代学者所秉持的那一套读书问学方法。1928年吕思勉在《大学杂谈》一文中阐述个人对为学之道 的看法,讲道:“人之为学,所难者在见人之所不见。同一书也,甲读之而见有某种材料焉,乙读之,熟视 若无睹也。初读之,茫然无所得。复观之,则得新义甚多。此一关其人之天资,一视其人之学力。为学 之功,全在炼成此等眼光,乃可以自有所得。而此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