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2痹证-执业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痹 证 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 中医教研室 姚启龙 P 57 一、概述(General Introduction) 1、定义: 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侵袭机体,而致经脉气血痹阻不通,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甚或关节肿大灼热,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特点: ①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 ②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发病。 ③有季节性,与天气变化关系密切。如潮湿、寒冷、气候变化急剧的地区发病率高。 ④本病轻重不一,较轻者仅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较重者出现关节变形,活动障碍:严重者影响到心,出现心脉之胸痹。 西医相关病证 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质增生性疾病、肩周炎和坐骨神经痛等以肢节痹痛为临床特征者,皆属痹病范畴。 风寒湿邪 + 侵袭 + 素体阴虚 素体阳虚 邪闭气滞 留于经络 风湿热痹 日久 风寒湿痹 (热痹) (行痹、痛痹、着痹) 痰瘀交阻于骨节 ( 顽痹) 痹证发病原因 禀赋不足 劳役过度 缺乏锻炼 大病久病体虚 气候异常诱发 环境影响 生活习惯 ………… 三、辨病与辨证 (Diseas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一) 辨病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骨性性关节炎 风湿热 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 辨证 主症: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行痹:关节游走性疼痛。 痛痹:剧痛,遇寒则甚。 着痹:痛处固定,酸痛重着,阴雨天加重或发作 。 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 。 四、治疗(Treatment) 1、基本治疗 治则: 通经活络止痛。针用泻法, 酌灸. 以督脉、局部穴为主。 取穴特点: ①分部取穴 ②随证取穴 肩部:肩髎、肩髃、臑俞。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脊背:水沟、身柱、腰阳关。 髀部:环跳、居髎、悬钟。 股部:秩边、承扶、阴陵泉。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解溪。 随证取穴 行痹:风门 风池 膈俞 血海 痛痹:肾俞 关元 命门 着痹:脾俞、足三里、阴陵泉 商丘 热痹:大椎、曲池、合谷 顽痹:足三里、肝俞、肾俞、脾俞、 三阴交、大杼、阳陵泉、悬钟 行痹、热痹——浅刺泻法,皮肤针叩刺。 痛痹——深刺留针加灸。 着痹——针后加灸,温针灸,刺络拔罐。 刺灸方法 【文献摘录】 1.《针灸资生经》:飞扬治历节风、足趾不得屈伸。 2.《针灸大成》:四肢风痛,曲池、风市、外关、阳陵泉、三阴交、手三里。 3.《神灸经纶》:臂腕五指疼痛,腕骨、支正……风膝肿痛,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太冲、昆仑……五痹,曲池、外关、合谷、中渚、膏肓、肩井、肩髃……上中下三部痹痛,足三里。 1、耳针:对应部位,肾上腺、神门 2、穴位注射:当归针,维生素类,野木瓜,局部取穴(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1毫升,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隔1—3日注射1次。 3、刺络拔罐:用三棱针散刺10—15次或皮肤针重叩后拔罐。 4、火针疗法:火针点刺,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风寒性关节炎。 其它治疗 5.皮肤针: 常用于肿胀为主的关节炎。叩刺局部肿胀处,或在患病关节周围叩刺,另在脊柱两侧相应的节段部位,每隔3日叩刺1次。 6.小针刀: 主要适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7. 挑治: 主要适用于强直性脊椎炎。 8、蜂针疗法:局部消毒后,用镊子轻轻夹住蜜蜂的头部,使其腹部末端接触皮肤,让蜜蜂弯曲腹部伸出尾部的钩针刺入。每天一次,30~50次为一疗程,用类风湿性关节炎。 9、隔姜灸: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 10、封闭疗法:强的松龙2.5ml加2%普鲁卡因1.5ml局部痛点封闭,2~3天一次,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