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第一节:百家争鸣PPT.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 第一节:百家争鸣PPT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道德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台风来了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②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 老子的思想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③政治观: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子的思想: 庄周梦蝶图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qu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庄子·齐物论》 庄子的思想 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齐物论) * (三)法家学派 1、代表 李 悝 吴 起 商 鞅 韩非子 申不害 2、主张 * 韩非子 理论来源 观点主张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①法、术、势三派 ②道家思想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发展趋势 作 用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 课堂探究: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 *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参考答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你们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畅所欲言 服饰、宗教、语言……. 古代科学技术和 思想文化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哪些著名的 思想流派? 儒、 道、 法、 墨 2、各思想流派的 代表人物有哪些? 主要思想是什么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李悝 吴起 商鞅 申不害 韩非子 墨子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百家争鸣 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礼崩乐坏 天下大乱 一、 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 争霸兼并战争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文化: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学术繁荣发展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 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 (一)儒家学派 1、代表 2、主张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孔子 ——春秋时期 儒家产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68岁返鲁国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孔子的思想主张 (1)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2)注重政治与人事,…… (3)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有教无类,…… 政治思想 天命思想 教育思想 孔子的活动 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留下言论集:《论语》 *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想学说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文化贡献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敬鬼神而远之”(民本)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 发展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孔子的影响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